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搞好县级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曹 宾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图书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应纳入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职能;另一方面要保留“集中式”综合管理的优点,吸收“分散式”自我协调的长处,从而建立一种“中心馆制”的管理体制。其目的是将图书馆的建设融入当地的信息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综合管理下,强化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中心协调能力,以图书馆业务工作为纽带,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本地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管理体制 改革
  一、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馅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体,它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改变。
  1.1 现有公共目书馅管理体制
  国外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集中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式”。“集中式”的管理体制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正式管理机构对图书馆的行政与业务进行统一领导。在“分散式”的管理体制下,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都没有建立图书馆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各图书馆根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自发的协调。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属于纵向结构,继承了“集中式”的绝大部分特点。各级公共图书馆受文化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与科研、教盲等其他系统各级图书馆横向联系及协调很少。
  1.2 建立全新的地市缀公共目书馆管理体制
  笔者认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应纳入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职能;另一方面要保留“集中式”综合管理的优点,吸收“分散式”自我协调的长处,从而建立一种“中心馆制”的管理体制。
  二、新型县级图书馆网络的特征
  新型县级图书馆在本地区范围内.各类型图书馆必须要形成一个有序的组织结构网络,即“中心馆制”下运行的图书馆网络。各成员馆根据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各有侧重协同发展,旨在发挥图书馆事业整体效益,适应时代的需求。该网络在运行管理上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网络成员馆协同发展,经费来源渠道不空
  该网络是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下,包括各级、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而形成的有序的图书馆事业体制。各成员馆的藏书结构、人员结构、经费来源、服务对象、发展状况都有所不同,中心馆根据本地信息、经济建设的要求和各成员馆的特点,指导协调各成员馆的发展,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无序竟争,造成人财物上的重复浪费。
  2.2 学会型组织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并存
  网络化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化表现。而以地区图书馆学会为中心组建起来的学会型网络,为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通过馆际互借、联合编目等合作方式缓解了社会对图书馆整体化需求的矛盾。计算机互联网络联接了各个图书馆,图书馆事业从自动化走向计算机网络化,网络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形成学会型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并存的局面。
  三、重组图书馆内部结构,强化中心馆的协调功能
  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大致可分力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信息服务、技术保障等方面,现行每个图书馆在业务机构设置上大致都是相同的,就地区范围来看,某些部门工作量不满,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浪费。由于地区间图书馆协作较弱、各馆图书采购的重点与范围也大致类似,一方面由于经费限制,图书馆个体文献收藏匮乏;另一方面图书馆群体重复订购,造成经费浪费。
  3.1 坚持一馆两业.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强调的是社会效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力落后,绝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着经费不足的根本性问题,图书馆行业实行的“以文养文”、“有偿服务”都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方法。多年实践证明,它是图书馆发展的源泉之一,它不仅补充了事业经费的不足,改善图书馆办馆条件,坚持“一馆两业”,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牺牲社会效益来获取其他经济效益,不能改变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图书馆传统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如外借、阅览、参考咨询应坚持无偿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日的。以开发文献资源。人才资源、设施资源为手段,提供深层次服务可进行有偿服务,如剪报、专题服务、信息眼务、外语培训、电脑培训、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等。
  3.2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围书馆服务功能
  在我国由于经济原因,许多地方没有图书馆或某一地区范围内图书馆数量太少;大多数图书馆实行封闭管理,固守阵地,坐等上门,读者利用图书馆受到时间、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造成了读者没书看、图书馆没人用的双重浪费。在建设“中心馆制”下的图书馆网络的同时,各成员馆,特别是中心馆和二级分馆应大力推行社区服务,以联合办馆、设立馆外服务站、流动书车等形式,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社区图书馆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1)顺应建设社区文化的需要。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繁荣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专门文化单位,应发挥文化功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的需要。发展社区图书馆实际上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是图书馆服务的扩大。通过社区服务网点,变阵地服务为社区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盲目服务为有效服务。
  (3)完善图书馆网络,发挥整体效益的需要。图书馆网络的备级、各类型成员馆通过发展社区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扩大网络的范围,地市级图书馆网络成员越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机率和可能性就越大,文献使用率就越高,图书馆网络整体效益也就发挥得越好。
  参考文献:
  1.王英 论图书馆意识[J]. 图书馆学刊 1998年03期
  2.孙瑞英解读图书馆人的思维误区[J]. 情报资料工作 2006年02期
  3.吴建中 21世纪图书馆员的使命[J]. 图书馆杂志 1999年03期
  • 【发布时间】2017/7/15 12:19:15
  • 【点击频次】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