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 陈文学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杨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是让学生感受语文实用性的最好办法。教学时,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搭建语文教学平台,实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实施  实践策略
  语文源于生活,让语文返朴归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是让学生感受语文实用性的最好办法。传统语文课堂是教材的世界,是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文字独白同,是语文脱离生活的开始。我们知道,自从语文走上“应试”道路之后,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死水,空洞苍白,学生学习就愈感枯燥无趣。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教得无赖、学生学得乏力,教学质量“越提越低”。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搭建语文教学平台,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字字系生活”的互哺互促关系,从而兴趣倍增,提高语文学习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获得语文学习机会。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存在,观察的过程就是与语文接触。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在设计、组织、探究、研究等系列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常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例如教《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使学生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和真切感受课文了。再如教《夕阳真美》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落山时的太阳,领略夕阳的美景;教《云房子》一文,笔者指导学生去观察云彩的变化,了解它的万千姿态。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在生活再现中学语文
  再现生活,就是把文中描写的生活背景或事实通过一定手段再现出来。我们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负荆请罪》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就可以把课本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认识廉颇知错就改的爽直性格、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我们可借助“班班通”设计---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多媒体播放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这样的综合作用,多种感官刺激,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到了王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获得了情感的陶冶。除了课本剧表演、多媒体呈现等再现生活的方式外,我们还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体验,这种体验式的再现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用到。
  三、让学生在生活体味中学语文
  俗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体味也是实践的一种方式,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内容的学习既需要实践,也需要用心去体味。我们平常所说的感悟,就是一种体味方式。而体味的过程也需要一定介质来进行“逻辑推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也就是说他们体味的推理介质为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因此,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我们就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品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深,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后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春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应让语文教学环环充满生活气息,内容生活化、过程情境生活化、作业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发挥的工具性作用,让源于生活的语文回归生活,反哺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的空洞,才会爱上语文而努力去学,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国平,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中国培训,2016年。
  [2]李春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
  [3]韩燕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J].读与写,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7/15 12:05:56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