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美育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赵振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提出。美育,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实施教育,促进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及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
  审美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相互融合、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在初中教学中,小说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人物性格刻画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阅读视线。和诗歌、散文、戏剧相比,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在小说教学中完成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机地渗透着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
  一、 初中小说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中的问题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小说教学课堂中,仍然有很多教师使用陈旧的、刻板的、教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面对一篇新小说教师习惯以教学参考书为权威,以考试的重点为教学重点,根据这一套路按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设计,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说都以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归纳主题的固有模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主体性的参与建构,没有想象与发现,没有个性的创造,缺少情感体验,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小说的美,只是听教师分析美,但是真正的美在哪里,学生自己也说不清。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模式以人物、情节、环境对小说进行拆解,难以自我体会小说包含的风韵美,逐渐对小说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 学生在小说审美教学中的问题
  如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能用来阅读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学生对名著的积累少,久而久之就缺少了对审美的感知力。
  二、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促进和改善当前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
  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小说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小说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小说审美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小说审美教育观念,教师还需主动地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小说教学,有意识地将审美观点和审美态度等融入到小说教学中去,这必定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 明示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导语。
  对于导语的设计,应当根据此篇小说的特点并且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确定导语的切入角度。精彩生动的导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所学小说的审美因素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就必然会格外注意小说的这方面内容。
  2、 整体阅读,触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整体阅读,为学生对所学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的设置以及思想内涵的鉴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和鉴赏所学小说在叙述技巧、刻画人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特点。那些生动细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必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心灵上带来很大的触动和影响,而这些也正是小说的审美因素和审美焦点。
  3、 巧设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一部小说具有的意蕴美,往往是通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小说对于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于周围自然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环境、情节这三要素是紧密联系着的,更能帮助他们深刻体会这三方面互相映衬、相互关联着的“整体美”。
  (三)从人物、环境、语言多角度地鉴赏美
  1、深入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把握形象美的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作者的审美判断和情感因素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中学语文所选的小说课文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显示出形象美的丰富多彩。因此,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掘出形象本身具有的美感因素,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2、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发掘意境美的深刻性
  小说中的意境,主要是指通过对人物生活的环境的生动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特定环境中渲染的情绪和氛围。在这种意境里,活现着生动具体的形象,雕绘着鲜明清晰的景物,渗透着强烈的浓郁的韵味,渲染着隽永深刻的思想感情。这种浓烈的艺术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环境描写,发掘意境美的深刻性。
  3、 了解小说语言表达的特点,品味语言美的丰富性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语言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谈到小说的语言时说:“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叙述文是作家自己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地采用客观的口语。”⑤郭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的,也说明了叙述语言和对话是小说语言的主要成分。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品味,探求语言(下转第80页)(上接第63页)表达传递的审美信息。
  (四)培养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
  1、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小说,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课内教材的已选篇目,将课外相关篇目的小说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对于小说整体感悟、理解以及鉴赏能力的提高。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所推荐篇目的大概内容及写作特点或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等。可以预先设置一两个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范围,提取出与所推荐篇目类似的方面,比如人物命运、写作方法等,运用比较法来吸引学生自己去寻找异同之处。这就将初中小说审美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初中生的生活当中,更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2、鼓励学生尝试小说写作,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评、刊物,鼓励他们用评点、批注来阅读和鉴赏小说。这能够促使学生把自己对于小说言语形式之美的看法以及对于小说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的揣摩心得用简明扼要的语句记录积累下来,以促使内隐向外的点滴转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练习写“小说评点批注”、“小说语言赏析札记”、“读后感”、“文学评论”、“编写课本剧”、“故事新编”等。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的刊物,让学生从中筛选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利用课下、课前或者班会、自习的时间,给语文教师或同学朗读、交流,并写出读后感或评论性质的文章。
  在小说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使小说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审美享受的活动,一种再创造的活动,让涌动着生命激情的小说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深奥的认知学习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认知智能的基础上,用美点燃美,进而发展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提高小说教学的质量,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因美育而熠熠生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因美育而更加精彩!
  • 【发布时间】2017/7/15 12:04:11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