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徐 鸣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目标。教学中,我们要多措并举,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重学生主体性调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实施  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有效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去“应试”化,着力还原语文应有担当起到了导向作用。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建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还要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教学“效”的体现。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有效的教学追求。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如果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学习,并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实践,反之,视学习为负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就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作为有效教学的起点,做到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味,从而提高学生主体积极性。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们可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而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提高记忆力需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同时,也说明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藏羚羊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着力培养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而,有效的教学需要着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告诉我们,要通过“教有疑”策略,激发学生质疑、思考、想象,多进行思维锻炼。落实到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想象,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开放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我们可提问诱思:“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主题,都被老天鹅敢于用胸脯撞击冰层的勇敢精神所感动。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老天鹅为什么像愚公移山那样不动脑筋想办法呢?他们抬一块石头从空中砸下来不就行了。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方法。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诸多可能进行合理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又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成功体验激励
  有效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氛围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是日常教师对学生关心和帮助,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能在学生进步的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更好。”“这个问题你提得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由此,他们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也喜欢语文学习。 
  当然,要实现有效教学,还有很多方法策略,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落到调动学生主体性这个方面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个性张扬中获得主动和进步。这才是我们语文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郭树春,浅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J].软件,2013年。
  [2]徐国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之思考[J].新语文学习,2011年。
  [3]陈亮,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
  • 【发布时间】2017/7/15 12:03:36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