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写作情感的策略探究

 

【作者】 秦 婧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怕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常见问题。导致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作文兴趣,心中没情感,手中没素材,无榜样可范。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学生写作情感培养,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情感  培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载体。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现在一些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谈文色变”,产生畏难情绪。翻开他们的作文本,或是只言片语;或是无病呻吟。如何改变学生“怕作文”的现状呢?赞可夫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因此,我认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应激发他们写作情感。因为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更是学生作文的动力之源。语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呼唤着情感的回归,小学作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情感性特征,做到教学过程情感化,诱发学生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好的作文来。
  一、趣味命题---诱发学生写作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审题,题目如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感情就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命题应具备:一是启发性,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库房的大门,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其在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情趣的命题,能使学生产生“我想写”的积极愿望,引发创作激情。如《愉快的冬游》、《看蚂蚁搬家》、《烧不破的手帕》等;三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在命题时要注重灵活性,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按照自己爱好,畅所欲言,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如《今天我当小老师》、《饭被我烧焦了》、《我给小鸟安个家》、《妈妈为我打工》等等。这样半命题向学生开放,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一见题目就跃跃欲试,作文便也得心应手。
  二、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便想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情境,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套话的弊端。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现场表演等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有不吐不快之感。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想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然会情文并茂,大有长进。
  三、作文示范---沟通学生写作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写作文的切身体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先以身作则,写“下水”文,通过自身实践,探知“水”的温度、深浅,获得第一手材料,指导起学生来才会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指点学生作文才能切中要害,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比其它外界的各种范文亲切有效得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文章“离得近,看得准,更学得快”。布鲁诺曾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让他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致”,而教师“下水”,跟他们一道作文,感情上有所接近了,渐渐也能产生兴趣,以至入迷,欲罢不能。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之前,先给学生读了一篇事先写好的作文。由于我写的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接近的文章,能引发起他们思想触动。所以,他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当教师要求学生也讲自己的故事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都想抢着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告诉大家。那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完全是孩子们的生活写照,可见这样的范文收益非浅,原因是学生从老师的“下水”文中找到了水源,那活水就自然涌上来了。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注重写作情感培养,就是“以情激趣”,提高写作兴趣,调动一切写作因素积极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化情,方能情至石开,学生作文就能充满真情,作文教学就能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符有明,浅谈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年。
  [2]王家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5年。
  [3]曹阳,小学中年段习作情感培养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 【发布时间】2017/7/15 12:03:01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