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促创新

 

【作者】 凌 敏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实验教学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组建课外实验小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从实验入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几个方面浅析搞好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实验 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去提高学习光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一、联系生活开展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或者化学现象来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特别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8个基础实验,更是十分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学习联系生活,在阐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和现象之后,对实验的实际应用给予重点讲解,并提示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这些实验现象的发生情境和用途,通过唤起学生生活中的感观印象来形象学生的知识学习,改善学习效果。例如“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在讲解实验本体之前,教师可以从糖水的制作过程讲起,因为学生们多数在家都自己制作过糖水,有相关的实际经验,知道糖放的越多,水放的越少,糖水就越甜,以此来引申出化学溶液质量分数的概念。再如讲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们自己收集些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制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金属燃烧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的性质,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中的烟花事例,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对烟花有深切的感官认知,听到五颜六色的烟花是用金属燃烧放光制作的,同时也就加深了这条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对于基础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在完成实验本体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引导学生用空饮料瓶、注射器等用作反应容器,用吸管、输液管等替代导管,用热水瓶塞、药品塞等替代橡皮塞,用玻璃杯、空饮料瓶等替代集气瓶;用鸡蛋壳、水垢等替代大理石,用白醋替代稀盐酸,用干燥剂生石灰制成澄清石灰水。通过这个家庭小实验,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又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些物质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基础实验二也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使基础实验二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的科学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让学生尽可能爽的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理,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例如教材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4—1],为了操作的方便,减少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罩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
  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养,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条件培强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但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可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并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写成小论文,以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组建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组建了课外兴趣小组,让每位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师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的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服务,给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探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缩小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如在学了PH值的测量以后,引导学生测定雨水的PH值,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还测定自己家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或本区域河流的污染情况,并提出可行生合理化建议,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在全校开展“爱地球、爱人类、爱家园”的活动中,化学教学从节约资源、能源、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入手,对学生从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防止温室效应、生活实际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以实验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平时课堂的演示实验上,学生已产生了动手的欲望。当然,他们的心理是又想做又怕做,这时教师可选择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教师则在一旁引导。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实验前准备好两条镁带,教师做完后请学生上台再作一次。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做起来往往没有什么难度,一般都能成功。成功的感觉往往使他们非常兴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实验时,学生往往既紧张又兴奋,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中,正确的发生装置是试管口要塞一团蓬松的棉花团,由于学生操作时容易遗忘,所以教师演示时故意不放棉花团,让学生看着高锰酸钾固体沿着导管进入水槽,水槽中的水瞬间变成红色,这时让学生讨论出现这种意外的原因,学生马上就想到试管口那团棉花的重要性。并且学生会意识到如果继续加热高锰酸钾的话,很有可能让更多的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能堵塞导管,导致塞子冲出或者更严重的是发生试管炸裂,所以此时学生会强烈要求老师停止加热。这时老师就移开酒精灯,稍等片刻,学生就听到了试管破裂的声响,这时老师让学生讨论出现这种意外的原因。学生马上就想到停止加热后试管内气压减小,水沿着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破裂。这样学生自己实验时就一定不会出现先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的错误操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的是新教材一个显著特点。家庭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寻要点等方面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铺平道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初中化学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上好每堂课,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寓教于实验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铺平道路,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世海,高兆宏,张晓谊,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发布时间】2017/7/15 11:54:26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