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分析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与其他课程相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调动学生内部驱动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如下: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
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边框和底纹”时,教师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
4.选择恰当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功能。根据这一功能,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在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知识。
三、教学中串好主线,让学习过程留有悬念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如下: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
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边框和底纹”时,教师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
4.选择恰当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功能。根据这一功能,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在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知识。
三、教学中串好主线,让学习过程留有悬念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
- 【发布时间】2017/7/15 11:52:06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