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体育教学应强化渗透德育

 

【作者】 赵海平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体育教学,不仅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力。因此,体育教育应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得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是获得德育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  强化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不仅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还担当着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新课标告诉我们,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只是其中一个目标,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才是体育教学真正追求。这可从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既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目标,又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炼“身”,更要注重炼“心”,锻炼学生健壮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这而一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加强德育渗透,通过润物性的渗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一、运用课堂常规,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常规教育是行为的规范教育,是文明礼仪的教育。而课堂常规就是关乎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行为。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对于体育课堂,加强常规教育,不仅是学生获得良好体育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参与体育比赛获得好成绩、防范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体育教学离不开常规教育。从实践我们知道,只要学生一旦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等作用下,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为此,我们应任何一堂体育课,不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技能训练,或多或少地就要进行常规教育。例如,在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教学中,我们也很注重。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以及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表露出来。因此。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应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帮扶教育,指出他们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的后果,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体育课着装要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以及使用文明用语,助人为乐等。
  二、明了身心健康意义,加强健康意识教育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与传统体育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健康教育主要是维护健康,促进体能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通过锻炼达到健康的目的,还要懂得健康保养与维护。这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根本所在。而我们教学就是要让小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学会保健方法,培养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实践本领。而以前的体育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不爱体育,不爱运动,是不懂得保健的体育盲、健康盲。但值得可喜的是这一状况正在成为历史,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在一步步迈向学生的心灵和视界。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教师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矫正方法,强化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通过德育渗透,让学生了解正确坐姿、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姿态。
  三、引导自我防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偶发事故很多,不经意间就出现了。一旦发生,不仅会妨碍正常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安全教育,在规范学生体育行为的同时,复读学生自我防范的方法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等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其次是让学生懂得剧烈运动前的热身练习的重要性,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了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人身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再次,对待有危险,难度大的动作,要慎重,有必要时请同学协助练习。
  四、加强信心培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成才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范德比尔特曾经说到:“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就显得很重要。从目前小学生来看,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很大差异性,心理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比较复杂,那些身体和心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下转第26页)(上接第30页)理障碍,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他们自身优势,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竞争意识,用“系统脱敏法”消除其畏惧心理,增强勇于进取意识。
  五、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奠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方法和能力也是不可推脱的责任。新课标就对此明确要求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目前,这些“00后”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他们心中,往往自我为中心,依赖心强,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对此,我们应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起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我们知道,体育是项实现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是容易方便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设计大量的集体游戏和竞技体育活动,让他们必须以团队的集体能力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其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在长期合作中,同学间自然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使他们感到到了集体温暖,主动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会尊重他人,增进相互间友谊。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德育渗透。寓德于教是我们教学的传统,是任何学科都应担当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在发展动作技能的同时,也要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规范的体育行为,有着良好的体育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发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新课程,2016年。
  [2]陈志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7年。
  • 【发布时间】2017/7/15 11:49:05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