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春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实施有效提问,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注重问的过程实施,丰富提问策略,使“问”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提问  实践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策略。美国教育家斯特林卡尔汉曾经说到:“提问是教师增进学生思维,评估教学后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的的基础把持手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实施提问工程。我们知道,提问并非一个单一环节,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问的设计、问的提出、问的对象选择、问中引导和问后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都是“问”中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问”的有效性问题。因此,要实施有效提问,必须通盘考虑,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才能保证“问”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个别教师对此不加重视,“随意问”、“口头禅问”屡见不鲜,根本就没有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等问题进行思考,导致提出来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提出来的“问”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实施,使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认为有效提问就是要能调动学生思维参与,让他们积极思考,能促进他们自主质疑和问难。而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而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物理教学,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要充分发挥提问诱思、导向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提问作为一种高频率使用手段,是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在精心实施的过程中,注重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综合设计,注重方式的多样性。
  (一)实施生活化问题策略。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作为问的设计,也应体现生活化的理念,问的内容也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谓生活化问题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二)激趣引疑策略。学起于思贵有疑。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须教有疑。教学中,我们就应设计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的问题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思考行列中来。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课时,采用故事引趣设疑提问方式。向学生讲讲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故事,并通过故事提问:“瑞典科学家科拉顿,与法拉第一样也在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为了减小电磁铁对电流计的影响,他将电路的开关和电流计分别放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里,在一个房间接通开关,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看电流计,结果跑来跑去,一无所获,为什么科拉顿会一无所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情境性的提问,就能很好地起到激趣引思的作用,学生就会在“问”的刺激下产生主动思考的意向和“我要学”的欲望。
  (三)分解式提问策略。分解式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常常围绕主题设计成一个“大问题”,并把这个“大问题”设置成几个拾阶而上的“小问题”,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解决完“小问题”,也就完成了大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教师先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由这两个实验,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一是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二是(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三是如果将小车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四是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五是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六是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这样进行,对学生理解“力与运动”关系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能轻视问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策略,特别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相应策略来达到有效提问这一目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让他们在”“问”导向下又“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来。
  参考文献:
  [1]张永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初探[J].新课程,2015年。
  [2]张志永,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浅析[J].考试周刊,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7/15 11:44:23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