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珊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三官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当起太多的语文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而语文教学最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阅读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做到读中品悟,挖掘精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有分量的组成部分,承载着非常多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大都是由阅读教学来承担。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而阅读教学如何为此埋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践行,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学应做到读中品悟,自然运用
  阅读教学无疑应当以读为主,但实际教学中看到的却多是以讨论、对话为主。在阅读课堂上,希望学生经历初读、复读、熟读、美读的过程,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希望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来传递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一)诵读涵泳,积累内化。所谓涵泳,就是沉浸其中,细细体味。涵泳的基本方式就是熟读、诵读。诵读的过程是通过口、眼、耳、心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有读生感,感中得悟,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智的过程。我们应注重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淀语感。
  (二)以读促悟,理解运用。抓住“读为本”的教学主线,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语言、揣摩语言、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深度、有感情的朗读,在有效的朗读中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师要注重放手让孩子在读中想、读中悟。
  (三)创设情境,激趣诵读。朗读是书面语言的语音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诵读得法,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无论行为方面或适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我们应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看图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拓展朗读方式,让朗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一种方法。
  二、阅读教学应做到挖掘精妙,生动运用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推敲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咀嚼文字,充分品味和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将文本的里里外外梳理透彻,以便获取言语感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学段目标搞好常规训练,这是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揣摩词语,引导理解。所谓“揣摩词语”,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文中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这是找到理解文本突破口的重要方法,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式学会揣摩词语,可以加深对语言运用方法的理解,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结合注释、替换比较、体会感情等方式揣摩词语。
  (二)品味语句,借鉴模仿。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是“字→词→句→段→篇”。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这特别是在小学中低段间,加强句子训练更有实际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学习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把握训练内容,明确训练思路,选择合理形式,使句子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达到促进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
  (三)关注语段,迁移运用。随着年级增高,语段进入阅读教学视野,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每个语段都有一个明晰的中心语义,在内容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层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选文中典型的语段展开教学,并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逐一讲解分析。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揣摩、赏析,把握语段的内容和情感,了解语段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只有在教学中重视语段教学并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聚焦文本经典语段,遵循阅读规律,读写渐进,才能营造出高效、扎实的语文课堂。
  (四)概括文意,精炼表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但在小学阶段,概括文章内容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学生能概括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对于概括能力强、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我们可作适当提高。其方法就是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题目扩展、合并段意、抓六要素、组织语言等方式概括文意。
  (五)学会复述,灵活表达。复述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也非常重要。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训练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列提纲、改结构、改人称等方法复述课文。
  三、阅读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鼓励运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理想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的有效结合,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外在的语言内化,在通过说写的训练将学过的、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为此,我们要选取恰当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运用的训练。一是针对有些课文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进行补白训练;二是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三是对于文章结尾言虽尽而意未穷的课文进行续写;四是引导学生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题材、改变叙述人称或改变叙述顺序等方式进行改写。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丰富教学策略,但无论哪种策略,我们都要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要强化“教语文”意识,站在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范艳娜,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快乐阅读,2013年。
  [2]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博览,2011年。
  [3]李爱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J].教育评论,2000年。
  • 【发布时间】2017/6/26 16:08:37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