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优化设计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们必须把功夫花在课前,加强优化设计,使之在有序的教学中获得有效的育人目标。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度解读教材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设计优化
备课设计是功夫花在课前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行为。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活动,更需要我们在课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保证有效性不打折。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个别教师不注重设计,课堂上慌里慌张的,明显准备不充分,这样的结果,教学有效性明显不高。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观念教学转变是优化设计的前提
观念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因为我们的优化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新课改所需要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教学行为。当前,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术”现象依然严重,这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滞后而表现出来的重要问题和症结。因此,如何有效地、快速地转变教师落后教学观念,寻求转变的条件与策略,便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极其关注的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课改顺利实施与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度解读教材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学生数量多、范围广、难度深的语文知识。当学生在读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现行部分教师不注重学习,连教材就不深入解读,大多依赖教参,“照本宣科”,没有独立思考,更缺乏对文本批判解读,找不到重点,更没办法突破难点,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形成不了比较全面的、透彻的个性理解。比如教学《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落脚点定位在“珍惜时间”上。“珍惜时间”没错,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珍惜时间”上就显得过于肤浅了。因为这篇文章中的好多语句,如:“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很快呀。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讲珍惜时间的问题,“珍惜时间”里还包含着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珍惜生命”。那么怎样把学生从“珍惜时间”这个比较浅的层面提升上来,使他们感受到要“珍惜生命”这一比较深的层面?我在备课时搜集了《永不放弃的希望》、《一棵小草》这两篇文章,课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导感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深入、深层解读了,学生思维深入培养才成为可能。
三、课堂精心处理是优化设计的关键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如何让学生快速走进教材,与教师互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一)巧妙导入,能激趣煽情。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精心设计的导语如果简洁生动,富有趣味性,就能营造催人奋进的学习氛围,让人产生“不学不可”的学习激情。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我用课件展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在炫丽的光效和动感的画面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处于“愤悱”状态,自然而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让学习兴趣由中而来。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精简时间,精练导语,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就必须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有效提问,能引思启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传统课堂由于提问太多、质量太差,引发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开启学生思维。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要求提问要明确、有价值、富有指向性和启发性,能紧紧围绕文本,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困难处,思维拐脚处,巧妙地、科学地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设问,来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最佳的路径》一文时,在“精读品悟”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能评为“最佳的路径”?②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里受到了启发,你又从格罗培斯那里得到哪些启示?”抓住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便有了很好的把握,促进了思维培养。
(三)方法选择,能恰当科学。教有法,但无定法。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情、教师自身等因素综合考究的方法,才能为恰当、科学选择做出前提。它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情境创设、导入设计、手段运用、媒介选择等内容。现化教学论要求,我们教学不但要研究“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把重点放在帮助、引导学生学的上面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全面、综合地考虑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适当选择、组合、优化,创造性地运用,以便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当然,优化设计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值得我们深究。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的因素也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注重总结反思,这些小枝节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的,使其为我们高效课堂服务,奠基。
参考文献:
[1]程占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四个优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年。
[2]牛燕霞,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师,2013年。
[3]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设计优化
备课设计是功夫花在课前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行为。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活动,更需要我们在课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保证有效性不打折。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个别教师不注重设计,课堂上慌里慌张的,明显准备不充分,这样的结果,教学有效性明显不高。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观念教学转变是优化设计的前提
观念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因为我们的优化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新课改所需要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教学行为。当前,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术”现象依然严重,这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滞后而表现出来的重要问题和症结。因此,如何有效地、快速地转变教师落后教学观念,寻求转变的条件与策略,便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极其关注的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课改顺利实施与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度解读教材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学生数量多、范围广、难度深的语文知识。当学生在读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现行部分教师不注重学习,连教材就不深入解读,大多依赖教参,“照本宣科”,没有独立思考,更缺乏对文本批判解读,找不到重点,更没办法突破难点,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形成不了比较全面的、透彻的个性理解。比如教学《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落脚点定位在“珍惜时间”上。“珍惜时间”没错,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珍惜时间”上就显得过于肤浅了。因为这篇文章中的好多语句,如:“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很快呀。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讲珍惜时间的问题,“珍惜时间”里还包含着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珍惜生命”。那么怎样把学生从“珍惜时间”这个比较浅的层面提升上来,使他们感受到要“珍惜生命”这一比较深的层面?我在备课时搜集了《永不放弃的希望》、《一棵小草》这两篇文章,课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导感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深入、深层解读了,学生思维深入培养才成为可能。
三、课堂精心处理是优化设计的关键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如何让学生快速走进教材,与教师互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一)巧妙导入,能激趣煽情。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精心设计的导语如果简洁生动,富有趣味性,就能营造催人奋进的学习氛围,让人产生“不学不可”的学习激情。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我用课件展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在炫丽的光效和动感的画面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处于“愤悱”状态,自然而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让学习兴趣由中而来。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精简时间,精练导语,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就必须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有效提问,能引思启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传统课堂由于提问太多、质量太差,引发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开启学生思维。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要求提问要明确、有价值、富有指向性和启发性,能紧紧围绕文本,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困难处,思维拐脚处,巧妙地、科学地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设问,来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最佳的路径》一文时,在“精读品悟”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能评为“最佳的路径”?②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里受到了启发,你又从格罗培斯那里得到哪些启示?”抓住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便有了很好的把握,促进了思维培养。
(三)方法选择,能恰当科学。教有法,但无定法。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情、教师自身等因素综合考究的方法,才能为恰当、科学选择做出前提。它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情境创设、导入设计、手段运用、媒介选择等内容。现化教学论要求,我们教学不但要研究“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把重点放在帮助、引导学生学的上面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全面、综合地考虑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适当选择、组合、优化,创造性地运用,以便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当然,优化设计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值得我们深究。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的因素也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注重总结反思,这些小枝节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的,使其为我们高效课堂服务,奠基。
参考文献:
[1]程占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四个优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年。
[2]牛燕霞,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师,2013年。
[3]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6/26 16:01:40
- 【点击频次】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