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后进生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现象。转化后进生就成我们教师不可推脱的教育责任。我们应从现状着手,创新策略,激发兴趣,培养情感,使他们乐于数学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转化 实践策略
源于个体差异的后进生是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不可避免的教育现象,它时时困绕着每一位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后进生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影响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引起了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策略。
一、数学后进生的行为表现
数学由于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学不懂,长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兴趣渐失,形成恶性循环。导到数学成绩愈来愈差,成为数学后进生。纵观他们,有以下不良表现。
(一)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概念及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公式、定理,概念和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二)缺乏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对问题避而不答。不肯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功课,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缺乏竞争力。不重视考试,抱着自己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
二、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根据他们表现,要转化他们,让他们跟上队伍,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尽可能为这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提高数学学习信心。
(一)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耐心。“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天性是善良、淳朴、勤恳的,之所以出现后进生,是因为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有差异,加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有厌学思想,怕学,最终不肯学,纪律意识松懈散漫。因此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在工作中深入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多找学生谈学习、谈理想、谈纪律,用赏识的眼光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及不足之处,对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细心地发现并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对后进生要学会赞赏和宽容。“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如其分的赞赏会使学生由衷地自豪并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讽刺和挖苦则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丧失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后进生的情感同样丰富和敏感,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因此老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应用赏识的目光和态度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强项”,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树立自信心,迎难而上追求进步。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老师应学会宽容,给他们足够时间和空间改正缺点,决不能简单粗暴、滥用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应坚持正面引导规劝,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学习中初步获得成功的后进生,会赢得老师、同学、家长的表扬和赞许,而那些没有起色的后进生往往遭到同学、家长的斥责和讥讽,对后进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关键,多元、多方面温馨式评价,可以使后进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和自信,体验快乐和宽慰,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转化。
(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后进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动因所在。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激发他们学习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首要方法。其实,后进生也不是生来就不喜欢数学的,只是由于我们“应试”压力下,让他们看不到数学学习的进步而逐渐消失的,或者他们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落实到教学中,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可能这样几环节进行: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②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③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④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⑤贯穿实践性,发展学习兴趣。经过这样教学,后进生就有了一种想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四)降低要求,培养后进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按照因材施教理念,为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千篇一律,对后进生的转化不能操之过急,给他们制定的目标应该相对低一些,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出一些较简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味到会解答问题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知识,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逐步消除他们心中“自己差人一等”的阴影。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努力缩短与优秀学生的差距。
虽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虽然很艰辛繁琐,但这是我们广大人民教师的特殊任务。教师们一定要具有宽广博爱胸怀,用平等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把后进视为一种教学资源,营造人人赶先进,个个创优秀的班集学风,耐心细致地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想进步和成绩提高的同时感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的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潘步升,浅析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2]钟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转化 实践策略
源于个体差异的后进生是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不可避免的教育现象,它时时困绕着每一位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后进生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影响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引起了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策略。
一、数学后进生的行为表现
数学由于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学不懂,长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兴趣渐失,形成恶性循环。导到数学成绩愈来愈差,成为数学后进生。纵观他们,有以下不良表现。
(一)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概念及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公式、定理,概念和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二)缺乏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对问题避而不答。不肯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功课,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三)缺乏竞争力。不重视考试,抱着自己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
二、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根据他们表现,要转化他们,让他们跟上队伍,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尽可能为这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提高数学学习信心。
(一)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耐心。“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天性是善良、淳朴、勤恳的,之所以出现后进生,是因为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有差异,加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有厌学思想,怕学,最终不肯学,纪律意识松懈散漫。因此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在工作中深入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多找学生谈学习、谈理想、谈纪律,用赏识的眼光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及不足之处,对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细心地发现并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对后进生要学会赞赏和宽容。“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如其分的赞赏会使学生由衷地自豪并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讽刺和挖苦则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丧失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后进生的情感同样丰富和敏感,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因此老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应用赏识的目光和态度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强项”,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树立自信心,迎难而上追求进步。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老师应学会宽容,给他们足够时间和空间改正缺点,决不能简单粗暴、滥用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应坚持正面引导规劝,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学习中初步获得成功的后进生,会赢得老师、同学、家长的表扬和赞许,而那些没有起色的后进生往往遭到同学、家长的斥责和讥讽,对后进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关键,多元、多方面温馨式评价,可以使后进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和自信,体验快乐和宽慰,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转化。
(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后进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动因所在。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激发他们学习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首要方法。其实,后进生也不是生来就不喜欢数学的,只是由于我们“应试”压力下,让他们看不到数学学习的进步而逐渐消失的,或者他们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落实到教学中,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可能这样几环节进行: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②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③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④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⑤贯穿实践性,发展学习兴趣。经过这样教学,后进生就有了一种想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四)降低要求,培养后进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按照因材施教理念,为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千篇一律,对后进生的转化不能操之过急,给他们制定的目标应该相对低一些,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出一些较简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味到会解答问题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知识,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逐步消除他们心中“自己差人一等”的阴影。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努力缩短与优秀学生的差距。
虽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虽然很艰辛繁琐,但这是我们广大人民教师的特殊任务。教师们一定要具有宽广博爱胸怀,用平等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把后进视为一种教学资源,营造人人赶先进,个个创优秀的班集学风,耐心细致地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想进步和成绩提高的同时感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的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潘步升,浅析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2]钟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6/26 15:26:28
- 【点击频次】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