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17年临沂经济开局稳中向好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2017年1-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下行压力,临沂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走在前列”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增加有效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走势,工业生产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关键词:2017年临沂经济 开局 稳中向好
2017年1-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下行压力,临沂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走在前列”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增加有效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走势,工业生产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5.3个、去年全年1.3个百分点;累计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至170家、同比增加18家,完成产值668.7亿元、增长30%,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速12.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面扩大,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2%、为2015年来最高值;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为74.4%、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为67.2%,同比分别提高9个和17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良好,累计产销率为98.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运输设备、通用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等10个行业产销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产品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38.8亿元、增长18.1%,快于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制品、电气机械分别增长127.4%和151.8%。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在“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有力促动下,年初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1家、居全省首位。
二、转型升级取得成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运用“三个工具”倒逼转型,传统优势产业发挥“稳定器”作用,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174.6亿元、增长15.2%,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6%;其中,机械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工程机械市场回暖、新企业产能释放影响,完成产值199.8亿元、增长32.1%,增幅同比提高32.6个百分点;食品在旺季拉动、产品升级带动下实现产值275.3亿元、增长13.5%;木业经过退城入园、能源替换和链条延伸,向整合、高端方面好快发展,实现产值160.3亿元、增长7.1%;化工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产值155.1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医药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和部分新上项目、新出产品影响下,完成产值64.7亿元、增长28.1%;冶金受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产能加快释放,完成产值167.3亿元、增长6.7%;建材、纺织服装扭转持续下滑态势,产值分别增长13.6%和8.8%。新兴及高端产业迅猛发展,装备制造业产值260.3亿元、增长27.2%,新兴产业产值288亿元、增长34.7%,高技术制造业产值83.6亿元、增长27.8%,增幅分别快于全市12、19.5和12.6个百分点;创新发展动能增强,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三引一促”,实施项目优化战略,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2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分别完成1.5亿元、95.1亿元和90.7亿元,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1%和13.5%。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工业投资完成93.8亿元、增长11.1%,其中,制造业投资83.6亿元、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1.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9.8亿元,分别增长62.7%和43.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3.4%和53.1%、同比提高10.6和12.1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投资仅增长6.7%,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7.8%、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有所回升。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57.7亿元、增长9.8%,创去年2月份以来最高增幅,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84.2%。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完成投资27.6亿元、增长31.3%,增幅高于全部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道路运输、环保、水利分别增长152.1%、87.1%、72.6%和49.7%。商品房销售势头较好。全市商品房销售84.9万平方米、增长25.3%,完成销售额36.3亿元、增长30.6%;截止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至26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
四、消费市场开局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4亿元,增长10%。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零售额48.7亿元、零售业零售额371.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住宿业零售额2.2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5.2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2%,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5和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7.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个百分点。从商品分类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类增长稳定;石油类商品增长16.4%、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受经济形势和优惠政策调整影响仅增长1.3%、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文化消费类商品增长加快,计算机及配套、通讯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35.7%和33.3%,金银珠宝、电子及音像制品类商品增幅同比提高27.4和11.9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增长稳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4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结构较优,实现税收收入47.7亿元、同口径增长2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7.7%、居全省第1位;4项主体税种完成23.4亿元、同口径增长13.8%。县域财政增势良好,全市15个发展主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17.2%,增幅高于全市7.7个百分点;其中,兰山区收入达到15.4亿元,兰山区、费县、临港区、蒙阴县同比增长20%以上。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7亿元、增长25.2%,其中各级民生支出66.7亿元、增长7.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1.6%。国地(下转第37页)(上接第9页)税收高位增长,全市实现国地税总收入85.4亿元,其中,国税收入50亿元、增长54.3%,地税收入35.3亿元、增长34.2%。金融存贷规模双增,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49.9亿元,比年初增加344.7亿元、同比多增158.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25.1亿元,比年初增加186.7亿元、同比多增14亿元。
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1月份结束59个月来同比下滑趋势、前2个月累计上涨7.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从月度价格走势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6个月同比正增长,2月份达到8.2%、为近6年来新高。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类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当前临沂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趋势相同、总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有进运行态势,利好政策、转调升级、市场活力等支撑因素仍然较多,随着宏观形势趋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上级各项政策逐步到位,全年经济将呈高开稳走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三期叠加”影响不断加深大背景下,临沂经济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指标与赶超预期还有差距。各级要正确研判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各项重点任务,明确任务清单和方法步骤,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打牢基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调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等制度政策安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帮扶企业减轻负担、化解困难,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稳定。发挥有效投资对发展的关键作用,引导招商引资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集聚,围绕上级政策争项目、围绕产业链抓招商、围绕产业提升强技改、围绕环境改善增投入,全力以赴抓项目集中开工和建设进度。继续发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放大商贸物流引擎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体量。
关键词:2017年临沂经济 开局 稳中向好
2017年1-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下行压力,临沂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走在前列”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增加有效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扩大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走势,工业生产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5.3个、去年全年1.3个百分点;累计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至170家、同比增加18家,完成产值668.7亿元、增长30%,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速12.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面扩大,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2%、为2015年来最高值;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面为74.4%、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为67.2%,同比分别提高9个和17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良好,累计产销率为98.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运输设备、通用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等10个行业产销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产品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38.8亿元、增长18.1%,快于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制品、电气机械分别增长127.4%和151.8%。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在“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有力促动下,年初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1家、居全省首位。
二、转型升级取得成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运用“三个工具”倒逼转型,传统优势产业发挥“稳定器”作用,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174.6亿元、增长15.2%,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6%;其中,机械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工程机械市场回暖、新企业产能释放影响,完成产值199.8亿元、增长32.1%,增幅同比提高32.6个百分点;食品在旺季拉动、产品升级带动下实现产值275.3亿元、增长13.5%;木业经过退城入园、能源替换和链条延伸,向整合、高端方面好快发展,实现产值160.3亿元、增长7.1%;化工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产值155.1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医药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和部分新上项目、新出产品影响下,完成产值64.7亿元、增长28.1%;冶金受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产能加快释放,完成产值167.3亿元、增长6.7%;建材、纺织服装扭转持续下滑态势,产值分别增长13.6%和8.8%。新兴及高端产业迅猛发展,装备制造业产值260.3亿元、增长27.2%,新兴产业产值288亿元、增长34.7%,高技术制造业产值83.6亿元、增长27.8%,增幅分别快于全市12、19.5和12.6个百分点;创新发展动能增强,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三引一促”,实施项目优化战略,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2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分别完成1.5亿元、95.1亿元和90.7亿元,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1%和13.5%。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工业投资完成93.8亿元、增长11.1%,其中,制造业投资83.6亿元、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1.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9.8亿元,分别增长62.7%和43.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3.4%和53.1%、同比提高10.6和12.1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投资仅增长6.7%,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7.8%、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有所回升。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57.7亿元、增长9.8%,创去年2月份以来最高增幅,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84.2%。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完成投资27.6亿元、增长31.3%,增幅高于全部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道路运输、环保、水利分别增长152.1%、87.1%、72.6%和49.7%。商品房销售势头较好。全市商品房销售84.9万平方米、增长25.3%,完成销售额36.3亿元、增长30.6%;截止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至26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
四、消费市场开局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4亿元,增长10%。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零售额48.7亿元、零售业零售额371.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住宿业零售额2.2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5.2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0.2%,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5和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7.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个百分点。从商品分类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类增长稳定;石油类商品增长16.4%、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受经济形势和优惠政策调整影响仅增长1.3%、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文化消费类商品增长加快,计算机及配套、通讯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35.7%和33.3%,金银珠宝、电子及音像制品类商品增幅同比提高27.4和11.9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增长稳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4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结构较优,实现税收收入47.7亿元、同口径增长2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7.7%、居全省第1位;4项主体税种完成23.4亿元、同口径增长13.8%。县域财政增势良好,全市15个发展主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17.2%,增幅高于全市7.7个百分点;其中,兰山区收入达到15.4亿元,兰山区、费县、临港区、蒙阴县同比增长20%以上。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7亿元、增长25.2%,其中各级民生支出66.7亿元、增长7.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1.6%。国地(下转第37页)(上接第9页)税收高位增长,全市实现国地税总收入85.4亿元,其中,国税收入50亿元、增长54.3%,地税收入35.3亿元、增长34.2%。金融存贷规模双增,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49.9亿元,比年初增加344.7亿元、同比多增158.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25.1亿元,比年初增加186.7亿元、同比多增14亿元。
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1月份结束59个月来同比下滑趋势、前2个月累计上涨7.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从月度价格走势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6个月同比正增长,2月份达到8.2%、为近6年来新高。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类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当前临沂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趋势相同、总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有进运行态势,利好政策、转调升级、市场活力等支撑因素仍然较多,随着宏观形势趋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上级各项政策逐步到位,全年经济将呈高开稳走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三期叠加”影响不断加深大背景下,临沂经济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指标与赶超预期还有差距。各级要正确研判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各项重点任务,明确任务清单和方法步骤,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打牢基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调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等制度政策安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帮扶企业减轻负担、化解困难,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稳定。发挥有效投资对发展的关键作用,引导招商引资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集聚,围绕上级政策争项目、围绕产业链抓招商、围绕产业提升强技改、围绕环境改善增投入,全力以赴抓项目集中开工和建设进度。继续发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放大商贸物流引擎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体量。
- 【发布时间】2017/6/24 15:48:56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