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程序摭谈

 

【作者】 刘 永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港上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的目标就是“育人”,而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学生身上,这就是高效课堂,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现代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学,展示,达标。高效课堂不仅成就了学生,更成就了教师,生物课堂成为了师生成长的大舞台。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习方式   转变 师生成长
  教育的目标就是“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是无数教育者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么我们过去在传统的课堂上是否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更为注重的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方法。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学生身上,由传授知识转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让“小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大舞台”的高效课堂,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一是倡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强化学生以合作学习为乐。二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特长。
  高效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学,展示,达标。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评价原则,内涵丰富。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要把“先学后教,精讲多练”作为基本纲领。
  下面我以人教版《开花和结果》这一节的教学《花的结构》来说明高效课堂对学习方式的转变。
  《花的结构》教材是这样为我们编排的:先介绍花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并解剖花》。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利用实物或模型讲清花的结构,接着做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就足够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高效课堂上,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
  1、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让学生欣赏影像资料: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花,并提问:你发现了花的哪些奥妙?学生们抢着回答。在愉悦的氛围中,紧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欣赏了如此美丽的花,你知道哪些关于花的诗歌?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诗歌接力比赛,猜测诗中藏有什么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这些花儿为谁而开?引出“开花结果”的内容。这样导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半句诗,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能在快乐中高效率地学习。
  新课导入创设优美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在诗情“花”意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2、学习新课
  观察花的结构,学会观察。为了让学生掌握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探究花的结构?2、你为什么选择观察法?3、正确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4、如果某一部分的结构用肉眼观察不清楚,我们该怎么办?5、如果某一结构被另一结构包裹着,我们怎么办?6、你认为我们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用具?问题的提出按先后次序依次呈现,学生们则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各个击破,很顺利地就解决了。
  探究花的结构,制作花的标本。学生找到了探究的方法之后,分小组进行探究──观察并解剖花,并把各部分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标上结构名称。学生明确要求之后,就对照桃花的结构(多媒体展示)开始探究,有的学生当起了小老师,指导组内的同学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负责解剖,有的学生负责粘贴;有的学生负责标记结构,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师巡回于各个实验台前,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一阵阵激烈的争论。
  作品的展示与点评。本节课最精彩的是学生作品的交流与点评。各组作品粘贴完成之后,分组交流并点评作品。每组的同学都抢着要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有一组同学的作品上粘贴了一片叶子,就有同学这样点评:“我们今天探究的是花的结构,我认为不应该把叶子贴在上面。”话音刚落,这一组的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反驳:“我认为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把叶子贴在上面,更美观,更有创意。”他的回答引来了阵阵掌声……。
  最后教师进行了小结:作评论时,应从作品的艺术性(即是否美观),科学性(即结构标记是否准确,观察是否仔细)两方面来思考。
  3、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花和果的图片(包括奇花和异果)在班上办一次花卉图片展,让同学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懂得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种生物。
  这样安排一节课,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讲解,主要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渴望,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观察、探究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分享创造的快乐,在实验操作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在点评中不断提高。我们只有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才能让学生为课堂而“心动”,才能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是高效课堂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首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在高效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因此高效课堂首先成就了学生。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在高效课堂中,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都在高效课堂中成长,生物课堂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阶梯,也成为了师生成长的大舞台。
  • 【发布时间】2017/4/19 15:07:25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