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作者】 孟 娜

【机构】 新疆第五师八十三团第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陕北民歌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而“信天游”是陕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他有雄厚朴实的创作主体,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匠心的创作技巧和热情高亢的表演形式。走进陕北民歌“信天游”去真正了解它、认识它。择取积极的态度去促使陕北民歌 “信天游”在社会文化中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更好的传承和保存我国原生态音乐文化。
  关键词:陕北民歌   信天游   艺术特征
  陕北厚重的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在距今约三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陕北的老百姓由于艰苦的生存环境,它们逐渐磨练出了诚实豁达的宽容秉性,他们与黄特地一样善良、淳朴、宽厚和实在,陕北民歌用他它那淳朴、明快的音乐和近似疯狂露骨的语言,表达出陕北人民对深深爱情的殷殷期望和对美好生活执着追求,它是陕北劳动人民创作的,最贴近陕北人民心灵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他勾勒出陕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乡情、恋情和风情。
  一、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生成环境
  1、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我国第一部诗歌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北方民歌的最早记录。而国风中的秦风便是陕西一代的民歌,在上个世纪中期,陕北民歌也是陕北人民打土豪、都劣绅的有力武器,是支持红军、八路军夺取狂战整理的号角,是农家妹子送哥哥上战场顽强杀敌的精神支柱,陕北人民歌颂英雄、共产党,在艰苦的年代中,陕北明是劳动人民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最佳渠道。
  2、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地域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山歌。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沟壑蜿蜒,北部荒漠无极,在这样的一个天款地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孕育出的山歌,空间感极强,高亢奔放而又申城淳朴。信天游多即兴填词,反映生活的面很宽,以歌唱恋情、生活凄苦和离别情绪的为多,歉意抒怀,尽情而发,结构单纯,演唱自由。
  3、生成环境
  历史上的陕北,孤悬塞外,地广人稀,交通闭塞,通讯落后,“一根扁担两条绳、一盏马灯两颗铃”。在这样的黄土高原上,只能听到黄风裹着黄沙的呼呼声 ,还有鸡鸣犬吠,待着一切都静下来,听到的便是自己胸膛的搏击声。农民整辈子干着农活,日升而出,日落而返,在这种穷困、单一、寂寞的空间,能够喊唱出心里话,向天述说该有多痛快!渐渐地,顺天漫游的信天游便成为了农民最知心的伙伴。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信天游与陕北人的生活结成为一个整体。
  二、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旋律形态
  1、曲式结构
  陕北民歌由于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因此从较小的二句式到较大的多段体都有很多作品,二句式与四句式式陕北民歌中最普遍的创作形式,上下句构成一个段落,两句一韵,变化自由,每句的基本字数多为七言。如《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一对对毛眼眼瞭哥哥》等;由于感情抒发的需要,有时也形成七言句式的扩充,出现九字、十一字或更多字的句式;有的陕北民歌在多段词的 反复运用中,随着内容和歌词语言的需要,曲词结构和速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了富有变化而又贯穿流畅的大结构,如《五哥放羊》等。总之,陕北民歌的结构灵活丰富,不具一格,内容所涵盖的范围较广。
  2、调式
  陕北民歌以五声音阶调式中商、徵、羽三种调式最多,如商调式的《穿上红鞋街上站》等、徴调式的《死来活个咱相跟上》等、羽调式的《兰花花》等。六声、七声也较常见,如宫调式的《三十里铺》等,商调式的《绣金匾》、《对花》等,徴调式的《送大哥》、《劝女方》等。而且曲调发展手法可分为呼应式和呈递式两种,呼应式最为普遍,即两个乐句中,陕北民歌基本的节拍多为2/4拍,上下乐句个四小节,因衬字衬词衬腔而引起乐句的结构变化,但无论句幅怎样扩充,上下乐句仍然保持平衡、匀称的结构。
  陕北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苦人就无法解忧愁”。信天游的歌词不拘泥于形式,创作比较自由,歌词以七言为住,创作广采用比兴手法,上句的比喻、联想,含蓄深刻,烘托出下句歌词的内容。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它是音乐语言中最重要的因素—旋律举要更加明确的逻辑性。信天游的调式以徵调式最多其次为商调式,也由羽调式。有很多信天游第一乐句落在调式主音sol上 ,还有的停留在旋律主干音re或do上,第二乐句在结束到调式主音sol上,如此一来,sol、do、re就构成信天游典型的调式功能骨架。
  3、节奏节拍
  信天游的节拍以2/4、4/4拍子为主,很少有三拍子。节奏悠长、自由,部分信天游上句中间加拖腔,但大多数信天游上下句很方整。其中混合拍子也有不少,旋律进行中经常出现节拍变换。
  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同其他民歌一样,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如果把陕北厚重敦实的黄土地比做男人,那么女人就是脆格愣愣的歌声随风起舞犹如在纯净湛蓝的天空中当来飘去的朵朵白云,就是大白菜的卷心心,“白格生生水格凌凌”。这“男人”“女人” 就是最真实最形象的陕北民歌之风貌。其实,陕北民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特别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时期的陕北民歌,表达出陕北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一红旗空中飘》、《咱们红军势力众》、《拥护八路军》、《天心顺》 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旋律进行多以sol—do—re—sol为骨架,构成特有的四五度进行。
  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大方面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明白“陕北民歌使黄土地肥沃,听着陕北民歌的人们更懂得什么叫做生活。”这样的话语揭示出的陕北民歌的深层文化内涵。陕北民(下转第64页)(上接65页)歌是一部陕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陕北民歌使一条坚韧的根脉,能深入陕北人的肌肤骨骼,无论走到哪里,想起了陕北民歌,能使人的精神受到激励,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玉蕾  《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 [J]  林区教学 2009
  2、潘乃宪  《声乐探索之路》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任铭月  《浅析信天游的音乐特征及艺术特色》 [J] 作家 2013
  4、 赵云欣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的美学特征》 [J] 才智 2011
  5、姚莉莉 《从“信天游”透视陕北民间文化的艺术特征》 [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
  • 【发布时间】2017/4/19 15:03:35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