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合作学习与数学教学整合之我见

 

【作者】 梁宜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郑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合作学习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要让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中,既要获得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还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体验到多样化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整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登录教室,成为学生继接受性学习的另一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主体作用发挥的意义,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那实践中,我们如何把小组合作与数学教学整合,并成功实施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把控好整个合作过程,才能让合作学习出成效。
  一、实施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作为一种的新的学习方式,与我们习惯的接受性学习显然会有主观上的不习惯,虽然二者的主体是学生,但毕竟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教引领下发生的行为,学的转变必然需要教的转变,因为有效的教是致力于学的教,是服务于学的教。因此,作为教师,必然要转变观念,只有观念转变更新,才能使自身角色发生转变,进而发生教学行为的变化。落实到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就需要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当管理者、组织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一是参与性不高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因为角色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出现闲聊冷场现象。此时,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不能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没有效果。二是合作走偏时。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三是进展顺利时。在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我们就要积极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
  二、精心建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是基于合作小组为载体的一种集体学习方式,要有效实施,就必先科学分组。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常用的分组形式两种,即2人组和4人组。不同组员数量,其设计过程也不一样,合作形式也不同。
  (一)两人成组开展合作学习。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前提是同桌二人的学习成绩要有所差异,能形成互补。
  (二)四人成组开展合作学习。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在让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要设计好合作主题,然后引导各组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
  三、实施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的引领,其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这两个需要我们尽量克服。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近年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组长者、记录员、汇报员、发言人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是关注学生参与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集体学习,是共同解决学习任务的分工与合作,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共同学习,而不能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优秀学生讲,后进生听”的小组模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教学整合是新课标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奠基教育的我们,应搭建平台,科学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学习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落实,可有效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想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素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成功,2011年。
  [2]龚莉,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
  • 【发布时间】2017/4/19 14:44:51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