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活动课探索
【关键词】 ;
【正文】“未来的教育是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因此“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会创造的人。”,所以身在第一线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会学,除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外,关键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开展活动,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再结合小学生喜爱活动的天性,因势利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最后通过“学”和“玩”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活动课教学也是数学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怎样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一、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可这样安排数学活动: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拼一拼,看可拼成哪些图形?这时学生兴趣极高,都积极的拼,有的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有的拼成多边形……这时老师应立即点拨引导“你们所拼出的图形,那种图形的面积自己会计算?”这时候学生马上会从活动中醒悟过来。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再次从活动中探索,想办法拼成能计算面积的图形,这里学生从活动中产生的思维火花燃烧起来了,奇迹展现在眼前:一个个拼好的平行四边形布满桌面。这时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活动中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思索,悟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这时老师抓住良机,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明白了算理。
二、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在教学三角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直角、钝角和锐角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拿出许多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活动,让学生理解按角分类的实质:当展现出三角形一个钝角时,学生都说是钝角三角形,全部取出一看,回答正确,同时又猜准了直角三角形;正当学生高兴时,老师分别把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露出让大家猜是哪种三角形,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是锐角三角形,老师取出让大家看,结果每次不是直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总是猜错。学生受到一次次挫折后有所觉悟,老师再次露出三角形一个锐角让大家猜:学生自信的说不是直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当老师取出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后,大家都傻眼了!怎么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又是那种三角形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多次出错?这时,老师把三种三角形全部取出,引导学生把锐角三角形和直角、钝角三角形进行比较,大家立即明白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要知道一个角就可以肯定是什么三角形,而锐角三角形与它们两个不同: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肯定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大家恍然大悟,明白了刚才多次猜错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发现了判断锐角三角形的方法,心情有说不出的愉快,
三、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
在“平面图形”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们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入手,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及问题本身的吸引下,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思维。两分钟之后,学生争着描述自己设计的平面图形,并由此引发了更有价值的问题:有些同学设计的图形形状相同,为什么其中的数据却可以不同呢?比如设计同样是长方形,却有2×3,4×1.5,6×1等等不同情况呢?于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在问题中展开。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蓦然发现:复杂多变,形态各异的算式及图形间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和相同的解题策略,即都可以归纳为把6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式子,或把6的2倍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式子。这种使学生感到神秘但又合乎科学的结论,更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也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继而向“能否设计成组合图形?”冲刺。更新的创意象松树、小鱼、飞机、迷宫、房屋等一件件作品相继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每一种方案都蕴含着一种极富个性的思维,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问题”呈现得巧,抛出的“引子”能引发学生更有价值的思考,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就会在学生的研究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过程也会令你感叹,数学课堂也可以使学生个性如此飞扬。
四、 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多样化
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重要量化标志,以活动促认知、促思考,以体验促理解、促内化,从而实现启智和动情完美结合。比如:在学习“数学乐园”时,把迷宫画到操场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走一走,闯一闯,让学生去体验序数的概念,也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然后又让学生们在操场上围一个圈,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同学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传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再传,接下来的同学再说出一个数……如果错了,就得表演一个节目,再继续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以上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增智慧,还获得生活的乐趣。因此,我们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多展开一些有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学习的本领和方法,并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更要有意的不断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活动,在思维最活跃时理解,使思维和活动相得益彰,并以活动带动思维不断深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参与学习过程后走向成功的快乐心情。
一、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可这样安排数学活动: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拼一拼,看可拼成哪些图形?这时学生兴趣极高,都积极的拼,有的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有的拼成多边形……这时老师应立即点拨引导“你们所拼出的图形,那种图形的面积自己会计算?”这时候学生马上会从活动中醒悟过来。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再次从活动中探索,想办法拼成能计算面积的图形,这里学生从活动中产生的思维火花燃烧起来了,奇迹展现在眼前:一个个拼好的平行四边形布满桌面。这时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活动中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思索,悟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这时老师抓住良机,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明白了算理。
二、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在教学三角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直角、钝角和锐角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拿出许多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活动,让学生理解按角分类的实质:当展现出三角形一个钝角时,学生都说是钝角三角形,全部取出一看,回答正确,同时又猜准了直角三角形;正当学生高兴时,老师分别把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露出让大家猜是哪种三角形,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是锐角三角形,老师取出让大家看,结果每次不是直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总是猜错。学生受到一次次挫折后有所觉悟,老师再次露出三角形一个锐角让大家猜:学生自信的说不是直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当老师取出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后,大家都傻眼了!怎么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又是那种三角形呢?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多次出错?这时,老师把三种三角形全部取出,引导学生把锐角三角形和直角、钝角三角形进行比较,大家立即明白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要知道一个角就可以肯定是什么三角形,而锐角三角形与它们两个不同: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肯定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大家恍然大悟,明白了刚才多次猜错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发现了判断锐角三角形的方法,心情有说不出的愉快,
三、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
在“平面图形”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们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入手,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及问题本身的吸引下,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思维。两分钟之后,学生争着描述自己设计的平面图形,并由此引发了更有价值的问题:有些同学设计的图形形状相同,为什么其中的数据却可以不同呢?比如设计同样是长方形,却有2×3,4×1.5,6×1等等不同情况呢?于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在问题中展开。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蓦然发现:复杂多变,形态各异的算式及图形间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和相同的解题策略,即都可以归纳为把6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式子,或把6的2倍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式子。这种使学生感到神秘但又合乎科学的结论,更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也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继而向“能否设计成组合图形?”冲刺。更新的创意象松树、小鱼、飞机、迷宫、房屋等一件件作品相继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每一种方案都蕴含着一种极富个性的思维,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问题”呈现得巧,抛出的“引子”能引发学生更有价值的思考,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就会在学生的研究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过程也会令你感叹,数学课堂也可以使学生个性如此飞扬。
四、 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多样化
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重要量化标志,以活动促认知、促思考,以体验促理解、促内化,从而实现启智和动情完美结合。比如:在学习“数学乐园”时,把迷宫画到操场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走一走,闯一闯,让学生去体验序数的概念,也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然后又让学生们在操场上围一个圈,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同学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传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再传,接下来的同学再说出一个数……如果错了,就得表演一个节目,再继续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以上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增智慧,还获得生活的乐趣。因此,我们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多展开一些有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学习的本领和方法,并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更要有意的不断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活动,在思维最活跃时理解,使思维和活动相得益彰,并以活动带动思维不断深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参与学习过程后走向成功的快乐心情。
- 【发布时间】2017/4/19 14:43:21
- 【点击频次】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