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曹万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古罗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本文从导入、深入教材,开放课堂、创造好的课堂气氛、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等方面畅述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设计精妙的导语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二、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深入教材,开放课堂。
  1、课前精心备课,成竹在胸。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编写的,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和达成“三维目标”的基本凭借。因此,教师要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资源,进行巧取、善用,求实务本,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效果,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2、课中体现主体,注重主导。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既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先让学生尝试性地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真地发挥出来,不能放任自流。
  3、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课堂语文教学往往是动脑动嘴而不动手,写的训练常被忽视或拖到课外,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在每堂课结束的前十分钟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结果学生书写认真,正确率高,速度也快,巩固所学知识。
  4、课后及时反思,促进成长。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不要重蹈覆辙;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它会使教师自我突破;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它会让我少做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形式。
  四、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夏明翰英勇就义》时,学生朗读反动军官的话嘻嘻哈哈,这样的朗读给课堂 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后思考,如果课堂上多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多引导学生去体会夏明翰的表现,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不顾百姓生死,鱼肉百姓的丑恶一面。朗读时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总之,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备课、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 【发布时间】2017/4/17 14:25:36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