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要提高有效性,我们必须弃传统“满堂讲”做法,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主题曲,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宣讲式教学影响,很多学科教学就成为了教师“一言堂”的独揽模式,导致有效性迟迟不能得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仍然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加之其内容空泛、乏味,强调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学生感觉更加枯燥,因而学习有效性更不明显。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学了似乎跟没学都一样的效果,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一、运用幽默诙谐提示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幽默诙谐的提示语,不仅给人温馨的感觉,还让人印象更加深刻,人们更容易注意它和记住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幽默诙谐的提示语更有奇效。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自控力还处在一个很不稳定的的阶段,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诸多的负面诱惑,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时刻提醒的一些诙谐幽默警示语既能让学生记得住,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比如在教学让学生养成爱护清洁的好习惯内容,可设计“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或“来也冲冲,去也冲冲”等温馨提示语,让学生明白文明就厕的重要性,同时逐步养成就厕好习惯;比如教育学生上下楼梯安全行走时,可设计“此处不是田径场,此时不能学刘翔”的警示语,诙谐的提示语教育学生应该明白上下楼梯应轻声慢步,文明行走;比如在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时,可设计“把文明留下,把垃圾带走”的提示语,教育学生应该明白“环境你我他,清洁靠大家”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诙谐幽默的提示语,可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便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让学生终生难以忘记。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该加大兴趣培养力度。我们知道,学生爱听故事,而故事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如果仅就教材的内容讲解,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更加空洞,给人枯燥感。为了让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动起来,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把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故事渗透到教学中来,使之成为故事情境,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开心一刻中明白一些道理,并从中反醒,受到教育。比如,教育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礼仪时,我们可讲述“不文明问路”的故事,一个人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发现这位老大爷头顶只有几丝头发,他想取笑他人的恶习便油然而生,于是他问道:“毛儿稀毛儿稀,这条道路通哪里”?老大爷很生气,本想批评问路人几句,抬头看见问路人光光的头顶,便反唇相讥说:“顶上光顶上光,这条道路通街上”。这个故事让学生应该明白问路人没有文明交流礼仪,老大爷也没有帮助问路人改正缺点,而是采取了以牙还牙的交流方式,这也是不可取的。通过故事,结合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例子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搭建辩论平台,让课堂更精彩
为了使空洞的知识活起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学生辩论会就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比如在教学“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内容时,可设计“我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的辩论主题。甲方观点:现在社会缺乏正义感与正能量,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互帮互助”的中华美德的重任,应该义无反顾地扶起老人。乙方观点:现在电视、网络经常报道,救人者反被讹的事件,导致很多人不敢做好事,为了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认为不能扶起摔倒的老人。通过双方举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辩论方式,经过激烈辩论,最终形成一致结论:若遇上此类事件,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再积极拨打“110”求助,既在第时间让老人得到救治,也能传递正能量,更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效果,就是让学生有了较强的道德判断力和践行能力,能把良好的思想化为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公民。当然,要达到这样效果,我们仅是思想教育,是不能为之埋单的,必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道德践行能力有锻炼之机,有培养之平台。例如,为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我们可开展“我是文明小交警”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劝导行人过街应该走斑马线,并且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信号过斑马线;为了教育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通过开展“我为城市洁化出分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与环卫工人一起拾垃圾,并劝导乱扔垃圾的路人应该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体验、运用,这样反复的实践,就会让学生把教材上的观念、课堂中的教育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一个道德践行能力较强的合格小公民了。
总之,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法,我们就必须弃传统“满堂讲”的高耗低效做法,要尽可能地创新策略,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还会让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王华忠,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2015年。
[2]姜长智,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J].神州,2013年。
[3]陈秀丽,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理论,2012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主题曲,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宣讲式教学影响,很多学科教学就成为了教师“一言堂”的独揽模式,导致有效性迟迟不能得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仍然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加之其内容空泛、乏味,强调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学生感觉更加枯燥,因而学习有效性更不明显。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学了似乎跟没学都一样的效果,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一、运用幽默诙谐提示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幽默诙谐的提示语,不仅给人温馨的感觉,还让人印象更加深刻,人们更容易注意它和记住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幽默诙谐的提示语更有奇效。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自控力还处在一个很不稳定的的阶段,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诸多的负面诱惑,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时刻提醒的一些诙谐幽默警示语既能让学生记得住,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比如在教学让学生养成爱护清洁的好习惯内容,可设计“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或“来也冲冲,去也冲冲”等温馨提示语,让学生明白文明就厕的重要性,同时逐步养成就厕好习惯;比如教育学生上下楼梯安全行走时,可设计“此处不是田径场,此时不能学刘翔”的警示语,诙谐的提示语教育学生应该明白上下楼梯应轻声慢步,文明行走;比如在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时,可设计“把文明留下,把垃圾带走”的提示语,教育学生应该明白“环境你我他,清洁靠大家”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诙谐幽默的提示语,可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便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让学生终生难以忘记。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该加大兴趣培养力度。我们知道,学生爱听故事,而故事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如果仅就教材的内容讲解,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更加空洞,给人枯燥感。为了让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动起来,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把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故事渗透到教学中来,使之成为故事情境,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开心一刻中明白一些道理,并从中反醒,受到教育。比如,教育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礼仪时,我们可讲述“不文明问路”的故事,一个人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发现这位老大爷头顶只有几丝头发,他想取笑他人的恶习便油然而生,于是他问道:“毛儿稀毛儿稀,这条道路通哪里”?老大爷很生气,本想批评问路人几句,抬头看见问路人光光的头顶,便反唇相讥说:“顶上光顶上光,这条道路通街上”。这个故事让学生应该明白问路人没有文明交流礼仪,老大爷也没有帮助问路人改正缺点,而是采取了以牙还牙的交流方式,这也是不可取的。通过故事,结合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例子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搭建辩论平台,让课堂更精彩
为了使空洞的知识活起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学生辩论会就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比如在教学“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内容时,可设计“我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的辩论主题。甲方观点:现在社会缺乏正义感与正能量,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互帮互助”的中华美德的重任,应该义无反顾地扶起老人。乙方观点:现在电视、网络经常报道,救人者反被讹的事件,导致很多人不敢做好事,为了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认为不能扶起摔倒的老人。通过双方举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辩论方式,经过激烈辩论,最终形成一致结论:若遇上此类事件,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再积极拨打“110”求助,既在第时间让老人得到救治,也能传递正能量,更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效果,就是让学生有了较强的道德判断力和践行能力,能把良好的思想化为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公民。当然,要达到这样效果,我们仅是思想教育,是不能为之埋单的,必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道德践行能力有锻炼之机,有培养之平台。例如,为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我们可开展“我是文明小交警”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劝导行人过街应该走斑马线,并且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信号过斑马线;为了教育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通过开展“我为城市洁化出分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与环卫工人一起拾垃圾,并劝导乱扔垃圾的路人应该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体验、运用,这样反复的实践,就会让学生把教材上的观念、课堂中的教育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一个道德践行能力较强的合格小公民了。
总之,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法,我们就必须弃传统“满堂讲”的高耗低效做法,要尽可能地创新策略,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还会让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王华忠,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2015年。
[2]姜长智,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J].神州,2013年。
[3]陈秀丽,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理论,2012年。
- 【发布时间】2017/3/1 11:24:27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