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探寻

 

【作者】 付秀莲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走进课堂,整合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创设诱思、煽情、激趣的教学情境,还能优化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但这些效果的实现,需要我们创新其整合方法,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有效整合  实践方法
        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带来了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入驻校园,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为高效课堂创建“帮了大忙”。小学数学作为学校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与多媒体整合便是首当其冲。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课堂并非是有效整合,而只是黑板的替代品,这样的运用,显然不是多媒体进课堂的初衷。我们要运用它,其目的就要将多媒体的功能与数学教学进行交互整合,通过负载知识的多媒体集成,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素养。而我们看到的那些用法,在达成目标上远不能奏效。因此,我认为,二者整合也是需要策略方法的,不能说放在课堂上就会发挥作用。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方法。
        一、找准整合切入点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应依据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运用多媒体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找到合理的知识点来进行切入。虽然这样的知识点甚多,但我们要注意切入方式和时机,找到一个最接近学生认知特点的切入点,才会更加有效,并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多媒体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当然,要达到更加有效,我们还要开通网络,让多媒体有更多资源整合于教学中,既可丰富教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视野,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多媒体的强大优势。
        二、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整合于在教学中,具有传统不可比拟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情境功能,体现在其集成多样的教学介质,通过图像、文本、动画、声音和视频负载知识,把信息变化为声、光、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目的,特别是营造出了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从而在催发学生主体性发挥,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实践告诉我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还可有效提高学生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理想。
        三、强化思维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培养,这不仅是数学学科应达到的目的之一,也是任何学科教学的都要力求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运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也不例外。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手段,更要想方设法达到这一目的,虽然其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我们要注意挖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提高他们思考成果的有效性。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当前,我们学校运用的大屏智能电视,其核心是交互式白板软件,其搭建的教学平台,能有效的、快捷地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其动态动能来演示“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
        当然,虽然多媒体作用巨大,效果明显,但我们也要注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从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运用时只是机械地操作,师生处于被动之中,师生沦为多媒体的奴隶。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教学中总会出现教师所预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是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怕这些预料之外的情况打破教学的节奏,而盲目排斥,只是严格地遵照预定的方案展开,而使教学处于封闭之中。现代教学提倡开放式教学,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发展来对预定方案进行当堂创作,必要时甚至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方案,从资源库中提取新素材,以引导新探究,使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这就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还要站在教的角度,成习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参与者与指导者,成为多媒体手段的高度驾驭者,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整个教学也如预期顺利展开,学生学习积极学得主动,但是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这虽然不是本课的教学,但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引领课堂生成的重要契机。为此我对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调整,引导学生就此来展开思考与思维,交流与讨论。这虽然是以后才能学到的知识点,但是经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后,学生同样得出了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教学虽与预设脱节,但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学生的探究之旅。这样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而学生在教学中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智力角逐的乐趣,是情感与心理的满足。也只有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好基础,让学生既学好数学知识,又能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杨颖沣,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年。
        [3]陈红茹、朱孔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3/1 11:21:00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