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马玉伟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归纳了培养兴趣的互动性、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应分有趣、乐趣、情趣和志趣四步走的策略,提倡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1 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进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等教育理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变“传知识”为“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走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些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赫尔巴特就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心理活动中顺利进行,即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因此要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就需要发挥兴趣的作用。 
  2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 
  2.1 互动性原则 
  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里的互动性不仅表现在校园内师生、生生互动上,还要着手于校内和校外的互动。地理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如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植物园、动物园、科研所、社区、工厂,等进一步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和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2.2 差异性原则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人.虽然有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不相同,使得个体的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实施兴趣培养时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必要时还要兼顾个体,因人施教。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个性,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即使是兴趣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 
  2.3 发展性原则 
  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现在不感兴趣的事物未必将来也不感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时,兴趣也无从谈起。如果了解并认识到其优点,兴趣就易于激发。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也一样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趣的培养过程或许艰难、漫长,但要相信只要运用得法,兴趣是会被激发的。 
  3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兴趣可分为有趣、乐趣、情趣、志趣这几等层次。有趣是暂时的,情趣和志趣才是稳定持久的。不能只把有趣当作兴趣的全部,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把有趣上升到志趣的层面,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3.1 利用地理现象、事物的丰富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地理的有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会学懂知识的先导,也是唤起学生情绪和激情的重要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中蕴藏着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例如沙漠中的水不是天上降的,而是地下凝结的;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也能欣赏热带风光;在沙漠中能见到奇妙的海市蜃楼;在热带草原上有面包树,树干里装的都是水;四季如夏的热带雨林里有根如块状的高大乔木;等等。奇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趣的,而不仅仅是书本中枯燥的理论原理。 
  3.2 利用地理因果推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地理奇观诱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但这只是停留在因猎奇而引起的暂时兴趣上,如果不能较好地解释其中的奥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的热情将会很快冷却。
  4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手段 
  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运用多中手段,例如,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课件,使极为抽象的地球知识形象化,动画效果不仅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全过程,而且使一些生涩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减少了学习的困难,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5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甚至能为人生历程奠定基础。”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主题,贯穿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始终。要实现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就需要教师借助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全新的地理教学理念,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不断诱发、发展和升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 冯丽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69. 
  [2] 谭丽红.改革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B].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3:78-79. 
  [3] 张沛云,孙义和.从教育心理浅论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 1998.4:130-132. 
  [4] 袁书琪.地理学习兴趣[M],地理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39. 
  [5] 王丽华,刘恭祥.地理学科的美育特性[J].福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6:102. 
  [6] 庄玉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J].福建:福建地理,2003.6:2-5. 
  • 【发布时间】2017/3/1 10:56:50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