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上乘平台。因此,我们要创新策略,对此进行优化设计,用更严谨科学的课外作业惠及学生,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 实践策略
课外作业虽是在课外完成,但并不是与课内毫无关系,相反,它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上乘平台。随着“减负增效”呼声的越来越大,尽管部分人反对在小学阶段布置课外作业,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因此,我们应在反对传统机械重复作业的同时,也要创新作业设计,以更优化的方式,让作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学生视野中,通过新颖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作业实践的惠及。下面,我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对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一、凸显自主,充分发挥作业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外作业作为学生语文实践平台,也应落实这一理念,做到凸显自主,强调学生作业主体性发挥。但长久以来,我们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对学生作业空间定位太狭窄。在倡导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创新实践,就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作业的方式方法,甚至作业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发展创新实践能力。这样的简单操作,却需要我们教师教学大睿智,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这并不是对教师优化设计的消弱,相反,更是对教师创新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二、尊重差异,坚持作业梯度体现层次性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表现在学习上,每个学生学力就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大都不同,因此,面对一群有差异的的学生,我们如果让他们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呈阶梯梯度性,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选择作业难度的实践方式,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实践,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三、关注兴趣,体现作业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作业也是如此,没有兴趣作动力支撑,学生也是难以完成的,更不会主动创新作业方式。因此,我们作业设计应坚持趣味性原则,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动技能。例如,学完古诗《绝句》后,即使我们同样提出抄写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但从学生作业来看,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作业。因为这时的作业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同学们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中也流露学生对作业的喜爱,同时对展现学生的个性,为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质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多设计些动手动脑且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现实联系,体现作业的生活性
虽然新课标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我们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作业只能在书面上进行,因而抄写便成了我们语文作业的“常客”。这是有悖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作业的生活性。教学时,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时热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来。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也是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用于实践的练习平台。如果我们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应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献给妈妈。
当然,作业优化还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才是出路。而作为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者,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琴琴,小学语文课外练习的探究创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
[2]段芳,提高语文作业实效性的方法新探[J].基础教育课程, 2015年。
[3]张春,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设计[J].新课程,2015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 实践策略
课外作业虽是在课外完成,但并不是与课内毫无关系,相反,它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上乘平台。随着“减负增效”呼声的越来越大,尽管部分人反对在小学阶段布置课外作业,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因此,我们应在反对传统机械重复作业的同时,也要创新作业设计,以更优化的方式,让作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学生视野中,通过新颖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作业实践的惠及。下面,我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对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一、凸显自主,充分发挥作业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外作业作为学生语文实践平台,也应落实这一理念,做到凸显自主,强调学生作业主体性发挥。但长久以来,我们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对学生作业空间定位太狭窄。在倡导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创新实践,就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作业的方式方法,甚至作业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发展创新实践能力。这样的简单操作,却需要我们教师教学大睿智,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这并不是对教师优化设计的消弱,相反,更是对教师创新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二、尊重差异,坚持作业梯度体现层次性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表现在学习上,每个学生学力就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大都不同,因此,面对一群有差异的的学生,我们如果让他们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呈阶梯梯度性,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选择作业难度的实践方式,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实践,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三、关注兴趣,体现作业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作业也是如此,没有兴趣作动力支撑,学生也是难以完成的,更不会主动创新作业方式。因此,我们作业设计应坚持趣味性原则,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动技能。例如,学完古诗《绝句》后,即使我们同样提出抄写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但从学生作业来看,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作业。因为这时的作业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同学们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中也流露学生对作业的喜爱,同时对展现学生的个性,为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质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多设计些动手动脑且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现实联系,体现作业的生活性
虽然新课标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我们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作业只能在书面上进行,因而抄写便成了我们语文作业的“常客”。这是有悖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作业的生活性。教学时,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时热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来。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也是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用于实践的练习平台。如果我们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应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献给妈妈。
当然,作业优化还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才是出路。而作为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者,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琴琴,小学语文课外练习的探究创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
[2]段芳,提高语文作业实效性的方法新探[J].基础教育课程, 2015年。
[3]张春,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设计[J].新课程,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3/1 10:55:31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