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职美术多元化教学法初探

 

【作者】 杨 慧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树立多元化的美术观,是时代的需要。人类文化表明,艺术原于五彩缤纷的世界,他和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通感联系,广博的知识融会,能使学生的眼睛和思维流动起来,产生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进而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在无限的空间中去感悟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美术欣赏课中我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融汇了地理、历史、文学和音乐等知识,营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艺术鉴赏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和寻觅未知领域里的奥秘,使得学生的思维和潜在能力在积极的探索中得以升华,实现了教师和学生间双向交流,并通过各方面知识使得欣赏课更加直观,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容规律,同时也化难为易,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尤如通向美术世界的窗口”。
        以现代画家付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图》为例,画家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美景。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散点透视的法则和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技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祖国南北不同的气候特点融化在一幅画面上,这幅气象万千的作品,完整统一,传情达意,谱写出一曲时代的颂歌,再现了万马腾飞的时代辉煌,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幅作品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以“散点透视”来领悟作品的内涵。为此,我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四步曲”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一步,穿插地理知识,以“实”带“画”。通过地理知识的渗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现实世界就是教材,以达到创设教学情景、升华教学效果的目的。我通过电教网络展示了中国大地南北气候特点(利用先复制的地理区域气候差异图片),为引发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图》南北四季不同的气候出现在一幅画面上的问题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训炼机会,如同一面科学的“透镜”,引发他们更深入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们才能主动探索,从问题出发,在疑问中展开研究,探索性的体验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利于研究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感悟、欣赏美、创造美,设置了接口,让学生有兴趣研究下去。
        第二步,穿插文学知识,以“话”引“画”。文学为绘画提供了形象语言,绘画又是形象语言的进一步的雕塑和完美的再现,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既还原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意象,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走向无限的窗口。我引用了网络里的语文课件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豪迈的诗词,借助雄伟壮观的气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了因诗入情、由情入趣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作品产生了震颤心灵的艺术魅力,使学生进入了独特的欣赏境界。在这一环节里,同学们情绪饱满,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随着多媒体的播放朗诵起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随着感情一步步的升华,在高潮时刻,我才开始引导学生仔细观赏《江山如此多娇图》:哪里是北方雪景、南国风光,哪里是黄河、长城,哪里是中原大地,就这样使画面的内涵剖析在雄壮的诗词中展开了,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触及了问题的焦点。同学们问:为什么四季景色会在一幅画上出现,在地理知识上是不可能的,这时我又通过网络展示了中国画透视法则,哪种透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样使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散点透视”的难点,并把它解决了。
        第三步,穿插音乐知识,以“乐”入“画”。音乐与绘画是相通的。德国的浪漫主义画家提出要“让音乐观念以不同的变体弥漫整个画面”,画家瑟维斯提出“我要击活我的绘画,我要赋予它运动,我要将节奏引入我的抽象绘画的具体行动……我要根据我的心理状态来演奏我的视觉乐谱”,可见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特地选用了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壮乐曲,让学生们通过听觉的刺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欣赏艺术的体验,从画面中“看”到无声的、气势磅礴的乐章,从而加深对画面内涵的感悟。
         第四步,穿插历史知识,以“史”比“画”。为了挖掘学生的真实感受,展现瞬间的雄壮,体现出美术课趣味性,我又从唐代画家闫立本的《步辇图》入手,运用了演讲的形式做了一番描述,这样不仅融进了历史知识,而且还重温了盛唐时期所谱写的一曲民族颂歌,同时也为学生的表达形式的艺术化做了引路,使整个课堂不但知识美,而且达到形式美、语言美,突出了艺术课的特点。以史论今,烘托出了《江山如此多娇图》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让学生能够把在欣赏中所体验的东西充分表现出来,我还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表达形式来叙述自己的欣赏结论。我的示范演讲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学们的激情满怀,让我看到了“不同的情感沉浮着不同的人生艺术情怀”。一名同学站起来,随着音乐激情演讲“既有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又有春意葱茏的江南景色;既有巍峨的万里长城,又有滔滔的黄河之水,更有那莽莽中原的无垠大地”。有名同学写到“画面西边飘着瑞雪,东方却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秋高气爽,旭日初升,晚风和畅,这一切都那么有机地统一起来,怎不令人陶醉呢”,更使我感慨的是另外一名同学对此作品的评价“难怪我们的伟人发出爱国的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节欣赏课融会了多元化知识,使之图文并茂,声色俱全,诗情画意。同学们情绪激昂,我也感慨万千。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多元化的知识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和与迁移,创设了情境,因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生动的教学情景,成为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各种知识信息的介入,更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空间,使美术教育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教学不但让知识在学生的心理得到升华和完善,同时也让学生在这多彩的知识世界中发掘了自己的才华,开启了自己的慧眼,让他们体会到了求知的乐趣、张扬自我的豪情,使美术课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中别具风采,更提高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7/3/1 10:55:10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