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究几例趣味性、综合性初中生物实验

 

【作者】 卢凤琴

【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最佳时机,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学习目标应设定为储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卓越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以往的初中实验中,往往是先将结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趣味性、综合性生物实验是每位生物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探究   几例   趣味性   综合性   初中生物   实验
  设计一些趣味性、综合实验性较强的生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感受实验产生和发展过程,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下面举例阐述之。
  1、一个学生用如图实验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推出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设计的是一组对照实验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采用两个装置,其中一个纱布袋内经过强热的泥土,另一个纱布袋未经过加强热的泥土,分别放入装有足量澄清石灰水和有氧气密闭的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经过加强热的泥土的B广口瓶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氧化碳无疑来自泥土中,因而可推知泥土中有微生物。而经过加强热的泥土A广口瓶内没有任何变化,说明加强热的的泥土中的微生物高温被杀死了。那么此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如下:
     (1)A瓶中泥土经过加强热,B瓶中泥土未经过加强热。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就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加强热能将泥土中的微生物被杀死,则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也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有图是一个密闭生态瓶,他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在里面的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里面的植物也不时晃动,构成美丽的景观。请问:
  (1)这个生态瓶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2)这里的水草、小鱼和贝类等为什么会
存活很长时间?
  
  
  
  
  
  
  
  
  
  解析:这个美丽的生态瓶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有生物部分(鱼、贝类、水草等),又有非生物部分(水、空气、阳光等)。
  答案如下:
     (1)这个生态瓶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制作的。
     (2)水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帮助小鱼和贝类等动物呼吸,小鱼和贝类等动物产生的废物给水草提供无机盐,动物和植物之间互惠互利,因此会生活很长时间。
  3、观察右面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回答:
  (1)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光照射后,哪个瓶中水分减少很快?               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想一想,本实验装置为什么要在水的表层覆盖一层油?
   
   
   
   
   
   
   

     解析:根尖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而装置B中的根被切断,所以不能吸水。用油将水与空气隔开,主要是为了排除水分的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如下:
      (1)装置A中水分减少快;植物主要靠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
      (2)防止水分的直接蒸发,使实验更科学合理。
   总之,趣味性、综合性实验教学不仅能带领学生做实验、懂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成功的实验教学应该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和归纳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开始提出实验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验,有计划地学习。
  • 【发布时间】2017/3/1 10:52:02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