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探寻

 

【作者】 杨大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重要平台。我们要从应试中走出来,创新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开展  实践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如果仅从教材上教、学语文,势必将语文资源定位太狭窄,学生的所学也非常有限。而新课标明确说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需要。下面,我结全实际,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具体包括童话、故事、寓言、长篇文学专著、诗歌散文作品以及科普科幻作品等。这样要求的量和阅读面,如果仅在课堂来实施,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我们唯有充分利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把语文由课外教到课外,这样才能让语文教育走向更大舞台上得到无限制的拓展。为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践行素质教育观,让语文教育走上从人性出发的本真教育之旅,少一些功利“应试”绑架,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实施教师和学生都不要盲从于考试的“指挥棒”,摒弃考试的“紧箍咒”,从人性出发,进行不带任何“指令”的“裸读”,即“非指导性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与名师大家们携手共游、心灵交流,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增长见识,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曾经说到:“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才可以品味到经典中的感动、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 重等宝贵品质,品味到人生的真谛和真正乐趣。”所以,语文教育需要课外阅读,需要在课外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渗入经典式阅读。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课外阅读内容。新课标已为我们开列名著“阅读清单”,列出了我们必要的阅读篇目,中外名著共计135篇(小学75篇,初中60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量在应到4000万字,平均每人每年要阅45本书左右。我们确定阅内容,因人制宜,安排好各自的阅量。这些都是必选读物,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的,可以说,这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我们应把其视为语文教学的拓展读物。
  (二)选印自选读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希贵说:“要从孩子的视角选择阅读读物。”新课标也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完成规定阅读任务,还应发动学生自选阅读读物本,特别是经典名著,更应该向他们推荐,因为名著作品是人类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华,文学性很强,是学生文化积淀不可或缺的重要培养平台。另外,我校编辑的《百草原》、《文学校刊》、《初阳》,由于写的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很切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阅读,对培养他们阅读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保证阅读时间。平台都是课外,时间却有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我们学生存有个体差异,在学生上学期间中,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相当多,这样就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每天都还因时间过少完成不了家庭作业,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显然在时间上是不许可的。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阅读主体,在设计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李希贵老师的成功经验,就是每周从常规的语文课中至少抽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周六、周日或假期鼓励自己阅读时间,不少于120 课时。为确保阅读时间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发放阅读时间读书记载卡,让学生记录阅读过程。
  (四)指导阅读方法。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快速获得成功阅读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语文不仅需要反复地读,更需要方法支撑。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质疑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要授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圈、注、标、摘的方法。有了读,就必须有写,学生读了后,我们还可以在每篇文后专设一栏“闪光台” 供学生记录“感悟点”,进行“哲理的触碰,社会的评判,生命的诉求”,并摘录美文佳句到采蜜本上,为以后自我表达(说话或作文)储备素材。
  (五)创新激励机制。如果不激励,学生就没有阅读动力,如果不及时督导,学生就没有克服贪玩的勇气。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就要培养孩子阅读成就感,以成就感来促使其形成较强的阅读动力。实践中,我们可以开展诸如“阅读名著征文”、“名著知识知多少”等竞赛活动,定期开展《采蜜本评比、阅读标兵、阅读达人评比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持久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泛舟,实现新课标要求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我们语文教育才会在朗朗书声中获得回归,获得本真。
  参考文献:
  [1]陆雁霞,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对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的探寻[J].作文教学研究,2009年。
  [2]林丽君,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途径[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年。
  [3]宋彩云,开展个性阅读,挖掘学习潜能——语文学习探析[J].考试周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3/1 10:43:49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