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严与爱
【关键词】 ;
【正文】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只要用爱心真诚的投入,严格的要求每一位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就一定能做好!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是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时,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譬如,有一次我得知几位学生在其他教师的课上捣蛋,怎么处理呢?是批评几句,写一份检查?是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或者是请家长来校?还是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时我意识到在现代教育中,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了让这几位捣蛋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我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即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的危害,并作公开的检讨。
2、严而透情。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的例子,几位学生上课捣乱,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记得学年初我刚接班时,走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微笑着点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关爱。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要让学生在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记得有一次,班里有几名学生逃课,其中竟有班级的班长,假如因为有班长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并且会让这位班长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几分面子,从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本人今后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懂得“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对待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处理事情时要公正、不偏心。
3、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就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孤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其实,只要班主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观念,“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每一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化难为易,就能很好的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只要用爱心真诚的投入,严格的要求每一位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就一定能做好!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是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时,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譬如,有一次我得知几位学生在其他教师的课上捣蛋,怎么处理呢?是批评几句,写一份检查?是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或者是请家长来校?还是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时我意识到在现代教育中,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了让这几位捣蛋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我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即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的危害,并作公开的检讨。
2、严而透情。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的例子,几位学生上课捣乱,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记得学年初我刚接班时,走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微笑着点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关爱。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要让学生在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记得有一次,班里有几名学生逃课,其中竟有班级的班长,假如因为有班长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并且会让这位班长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几分面子,从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本人今后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懂得“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对待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处理事情时要公正、不偏心。
3、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就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孤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其实,只要班主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观念,“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每一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化难为易,就能很好的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
- 【发布时间】2017/3/1 10:37:23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