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科学探究,从三个方面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首先,介绍如何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其次,做好实验,贯彻科学探究理念。最后通过交流实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学生实验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一、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望。因而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才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两无色液体相混变红、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再如学习第四章中的燃烧条件前,我补充一个实验: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向船内倒入一些酒精,然后点燃,发现酒精燃烧,而纸船却完好无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更高,迫切探究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若干种方案进行探究,我也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1)通过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2)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3)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4)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交流实验,互相提高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教学。教师往往会忽略家庭小实验的交流,常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果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点,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第一章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鸡蛋壳与食醋反应的实验,并做好记录,第二天交流。结果学生记录的内容五花八门,令我耳目一新。如:蛋壳表面有(大量)(少量)气泡、蛋壳变软、蛋壳发黄、蛋壳表面过很长时间才有气泡、先有气泡、蛋壳悬浮于醋中、蛋壳在醋中旋转、蛋壳里面成分变硬、最后我吃了鸡蛋……等等。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平时,我常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实验心得。许多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最终完成对所做实验的完整建构,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平时我也注重整理学生的交流成果,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进行教学。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是单孔橡皮塞,有的是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更需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学生实验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一、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望。因而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才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两无色液体相混变红、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再如学习第四章中的燃烧条件前,我补充一个实验: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向船内倒入一些酒精,然后点燃,发现酒精燃烧,而纸船却完好无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更高,迫切探究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若干种方案进行探究,我也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1)通过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2)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3)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4)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交流实验,互相提高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教学。教师往往会忽略家庭小实验的交流,常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果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点,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第一章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鸡蛋壳与食醋反应的实验,并做好记录,第二天交流。结果学生记录的内容五花八门,令我耳目一新。如:蛋壳表面有(大量)(少量)气泡、蛋壳变软、蛋壳发黄、蛋壳表面过很长时间才有气泡、先有气泡、蛋壳悬浮于醋中、蛋壳在醋中旋转、蛋壳里面成分变硬、最后我吃了鸡蛋……等等。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平时,我常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实验心得。许多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最终完成对所做实验的完整建构,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平时我也注重整理学生的交流成果,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进行教学。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是单孔橡皮塞,有的是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更需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7/3/1 10:33:59
- 【点击频次】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