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发学生物理探究学习兴趣的策略探寻

 

【作者】 刘 英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物理离不开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平台。实践中,我们要加大力度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使之在物理学习过程有动力,能持续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学习兴趣  激发   实践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到:“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的确,兴趣在人的学习活动中意义极大,是我们坚持学习,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支撑。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需要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探究,如果没有兴趣作动力支撑,他们很难坚持完成枯燥的探究活动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我们知道,物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新课标明确明确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既是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物理学科特性的使然,更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呼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渗透生活信息,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并通过精心设计,把生活之水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探究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学完《大气压强》后,我们可这样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输液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一是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二是药瓶要吊在高处;三是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针对学生的三个发现,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找到这三个发现中的“为什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可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产生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欲望。
  二、利用物理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目前,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都很迅速,促进了物理前沿动态变化较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与物理密不可分,我们可把之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对世界认识,不仅能让他们产生自豪感,还能激发“我要学”的探究欲。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关心发展,创造明天。为此,我们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前沿动态,关注科技发展新动向,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信息和事实材料,并利用一切能为我们教学所用的手段,如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及国际上的最新科技信息动态,从而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磁现象的应用”时,我们可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明显地表现出了对磁悬浮列车的兴趣,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学习需求。借此,我们可以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他的作品,笔者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奖项,这对他们再次获得探究成功,催发下次探究欲望起了积极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人说到好:“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因此,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通过“教有疑”策略,设置问题情境,从而达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因此,我们可把知识和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寓知识于情境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去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参与,提高思维活跃性,增强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促进探究学习一步一步展开,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我们可先请一个同学从一个小口罐里试着用筷子夹出一乒乓球,当这位同学急的满头大汗也夹不出来时,其他同学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趁势再点上两位同学先后“上场表演”,结果还是一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在此插播一段《猫和老鼠》里的经典片段:猫被老鼠减去了脚指甲,结果在光滑的冰面上连站都站不稳),顺理成章地引入本新授内容,这样既自然,又能激发学习探究新知的兴趣,起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探究兴趣在人的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学时,我们必须要激趣为首始任务,并通过多种策略加以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带着强烈兴趣参与其中。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快乐。
  参考文献:
  [1]宋惠兴,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4年。
  [2]刘娟,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年。
  [3]勾长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
  • 【发布时间】2017/3/1 10:32:45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