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建设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即时性、评价的多元性、评价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机制 激励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越来越普遍,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活课堂,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适时运用评价的激励性-----使课堂保持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心驰神往。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自信的学生更积极,缺乏自信的学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不太爱发言。一天,当她回答上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后,我竖起大拇指,兴奋的对她说:“这个问题你回答的太好了,老师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精彩的发言。”听了我的夸奖,她满脸兴奋,双眼发光,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从此,发言越来越积极了。
另外,激励性评价要有标准,但不能僵化地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位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素养和展示习惯都不会相同 ,因此评价也不能相同。比如,某名学生一直不善上台展演,但某一节课上主动进行展示,较平时有进步。我就该予以积极的评价,而不能以班级优秀生展示的最高水准来进行消极的评价。否则,这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那样,我们的小组评价就适得其反了。
对于“尖子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平时成绩的排名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做出具体的评价。比如,我对班里常处于第一、二名的学生学习是这样评价的:对处于第二名学生的测试,我会有意识地在主观题方面稍稍“偏心”,尺度稍软,而对常处于第一名学生的测试更严格些,使他(她)们的分数以是靠近或持平。这样,第二名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后,容易萌发超过第一名的念头。而平时第一名的学生看到有人赶上来了,会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势必下定捍卫“交椅”的决心。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生。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准确运用评价的即时性----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
评价的即时性,就是指教师每节课对每个同学、每个学习小组即时进行评价,从前置性研究作业、黑板板书、展示质量、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引导课代表每天都要结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宿舍方面管理评分、对班级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评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表现的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每周都要及时公示评价结果,每一阶段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表扬、奖励。说白了就是“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发挥评价机制的鼓励作用。
评价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融洽之时,即时评价学生,适时发现他们的亮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的信心。
三、恰当运用评价多元性----使学生保持整体提高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面要广---使评价具有全面性
(1)评价参与者的面要广。在评价的过程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科代表、小组长都具有广泛的参与度。他们既是班级评价制度的策划者、设计者。同时又是班级评价制度的执行者,他们是建设、完善、发展、提高班级评价效果的主体。班级评价的指标应该具有全面性,即班级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标准要多维。评价要着眼于长远,注重全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其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合理发展。
(2)评价涉及的面要广。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知识性远没有情感性那么强,我们最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在学习方面,根据我们学校的课改模式,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结合本校生本教学模式,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三大环节,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反思三大方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全面的评价。
2、方式多元---使评价具有多样性
(1)是捆绑式评价:个人与小组的捆绑、课堂与常规的捆绑、平时与测验的捆绑、表现与荣誉的捆绑。通过这种捆绑,产生直观和强烈的对比,让评价更具有激励性。
(2)自我评价,认真反思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想象丰富,具有很大的创意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客观的评判自己的优缺点。例如“这节课你学习的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出自己优缺点的过程。
(3)学生互评,共同发展
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学生年龄小无法掌握评价的尺度,学生在课堂上毫无顾及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这不仅伤害了被评价者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当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给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他们共同发展的过程。
(4)是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注意自评与互评的结合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可能缺乏客观性。学生的互评则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这可能比较客观,但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让其中表现后进的学生受到打击。如果把这两种评价形式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更大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评价机制的合理性---使评价管理科学
首先,思想品德课老师是评价机制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把本学科课堂上各种评价数据档案化,专门收集和整理各个层面的评价数据。
其次,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组长是评价机制的中层执行者,科任老师必须为课代表和学习小组做好具体的分工安排,同时印发各类评价表和情况登记表给学生进行数据收集与公示。例如:1、课前准备:每节课上课前由学习小组长提醒本组同学准备下节课所用的学习用品,凡是经教师或者监督小组发现小组内有一人未准备好,全组人员每人扣1分。2、自主学习:能按时完成自学任务(如完成前置作业、预习等)加1分,教师评为优秀的加2分。3、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正确回答教师问题一次加1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回答错误不加分。4、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1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展示错误不加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并且解决较好的每次加2分。5、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不得分。6、课堂纪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违反课堂纪律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上课过程中不上甲科做乙科作业每次扣1分。7、、作业反馈:作业以各科教师在本子上的加减分为准。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高低酌情记1——3分。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不按时上交作业的每次扣个人1——3分,不及时改错的扣1分。照抄作业者,一经发现,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两人各扣3分。
最后,班主任是评价机制权威性的巩固者,在各个科目上的表现如果班主任都能及时跟进和总结,进行适度的奖惩,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与任课教师的配合程度才会更高。有了这些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起到的作用才会更大。
可见,教师的评价,可以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也就是说“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完善而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思想品德有效教学重要一环,建设好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思想品德课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收获高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机制 激励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越来越普遍,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活课堂,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适时运用评价的激励性-----使课堂保持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心驰神往。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自信的学生更积极,缺乏自信的学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不太爱发言。一天,当她回答上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后,我竖起大拇指,兴奋的对她说:“这个问题你回答的太好了,老师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精彩的发言。”听了我的夸奖,她满脸兴奋,双眼发光,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从此,发言越来越积极了。
另外,激励性评价要有标准,但不能僵化地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位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素养和展示习惯都不会相同 ,因此评价也不能相同。比如,某名学生一直不善上台展演,但某一节课上主动进行展示,较平时有进步。我就该予以积极的评价,而不能以班级优秀生展示的最高水准来进行消极的评价。否则,这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那样,我们的小组评价就适得其反了。
对于“尖子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平时成绩的排名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做出具体的评价。比如,我对班里常处于第一、二名的学生学习是这样评价的:对处于第二名学生的测试,我会有意识地在主观题方面稍稍“偏心”,尺度稍软,而对常处于第一名学生的测试更严格些,使他(她)们的分数以是靠近或持平。这样,第二名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后,容易萌发超过第一名的念头。而平时第一名的学生看到有人赶上来了,会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势必下定捍卫“交椅”的决心。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生。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准确运用评价的即时性----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
评价的即时性,就是指教师每节课对每个同学、每个学习小组即时进行评价,从前置性研究作业、黑板板书、展示质量、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引导课代表每天都要结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宿舍方面管理评分、对班级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评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表现的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每周都要及时公示评价结果,每一阶段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表扬、奖励。说白了就是“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发挥评价机制的鼓励作用。
评价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融洽之时,即时评价学生,适时发现他们的亮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的信心。
三、恰当运用评价多元性----使学生保持整体提高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面要广---使评价具有全面性
(1)评价参与者的面要广。在评价的过程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科代表、小组长都具有广泛的参与度。他们既是班级评价制度的策划者、设计者。同时又是班级评价制度的执行者,他们是建设、完善、发展、提高班级评价效果的主体。班级评价的指标应该具有全面性,即班级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标准要多维。评价要着眼于长远,注重全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其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合理发展。
(2)评价涉及的面要广。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知识性远没有情感性那么强,我们最主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在学习方面,根据我们学校的课改模式,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结合本校生本教学模式,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三大环节,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反思三大方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全面的评价。
2、方式多元---使评价具有多样性
(1)是捆绑式评价:个人与小组的捆绑、课堂与常规的捆绑、平时与测验的捆绑、表现与荣誉的捆绑。通过这种捆绑,产生直观和强烈的对比,让评价更具有激励性。
(2)自我评价,认真反思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想象丰富,具有很大的创意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客观的评判自己的优缺点。例如“这节课你学习的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出自己优缺点的过程。
(3)学生互评,共同发展
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学生年龄小无法掌握评价的尺度,学生在课堂上毫无顾及的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这不仅伤害了被评价者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当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给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他们共同发展的过程。
(4)是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注意自评与互评的结合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可能缺乏客观性。学生的互评则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这可能比较客观,但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让其中表现后进的学生受到打击。如果把这两种评价形式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更大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评价机制的合理性---使评价管理科学
首先,思想品德课老师是评价机制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把本学科课堂上各种评价数据档案化,专门收集和整理各个层面的评价数据。
其次,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组长是评价机制的中层执行者,科任老师必须为课代表和学习小组做好具体的分工安排,同时印发各类评价表和情况登记表给学生进行数据收集与公示。例如:1、课前准备:每节课上课前由学习小组长提醒本组同学准备下节课所用的学习用品,凡是经教师或者监督小组发现小组内有一人未准备好,全组人员每人扣1分。2、自主学习:能按时完成自学任务(如完成前置作业、预习等)加1分,教师评为优秀的加2分。3、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正确回答教师问题一次加1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回答错误不加分。4、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1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展示错误不加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并且解决较好的每次加2分。5、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不得分。6、课堂纪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违反课堂纪律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上课过程中不上甲科做乙科作业每次扣1分。7、、作业反馈:作业以各科教师在本子上的加减分为准。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高低酌情记1——3分。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不按时上交作业的每次扣个人1——3分,不及时改错的扣1分。照抄作业者,一经发现,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两人各扣3分。
最后,班主任是评价机制权威性的巩固者,在各个科目上的表现如果班主任都能及时跟进和总结,进行适度的奖惩,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与任课教师的配合程度才会更高。有了这些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起到的作用才会更大。
可见,教师的评价,可以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也就是说“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完善而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思想品德有效教学重要一环,建设好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思想品德课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收获高效的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7/2/28 10:07:33
- 【点击频次】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