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打比方在高中生物教学上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打比方”是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为人们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高中的生物学科知识,巳由初中浅层表象的感性知时进入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微观世界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识记,更不用说运用知识来解题了。教学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快接自己不熟悉和难以了解的知识,也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和工作量。我发现把这种方法用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妙处。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写下出来与各位同仁指和点评提教,相互提高。
关键词:生物教学 打比方
高中的生物巳不再是初中教材表浅的知识要求,更多的是对生物微观层面上的知识学习,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想象各物质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高中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逻辑思维推理的思维培养,所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知识,是一种必要的的教学手法。
“打比方”是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为人们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教学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快接自己不熟悉和难以了解的知识,也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和工作量。我发现把这种方法用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妙处。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写下出来与各位同仁指教和点评,达到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打比方在细胞有丝分裂学习中的运用。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中一个教学重点之一,我们老师常常通过多媒体图片、制做模型等方式直观地展现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便于归纳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画面唯美,动感流畅,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月考还是期考中,丢分较多的还是有丝分裂,通过学生反馈,还是记不住,分析错误多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各种教学用品常是缺胳膊少腿的,直观教具用不上。所以在上到这部分内容时我会用有丝分裂比方为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都成家后要分家的场景,长辈们会把家里的用品备好每样两份,一样的两份用胶布固定连系,把要分的物品搬到大堂,再摆放整齐,后每份解开胶布就均分成等两份,搬到自各的屋子。用家常的行为方式来记忆有丝分裂中间期的染色体的复制(长辈备置两份代表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胶布绑代表着丝点),前期出现染色体的零乱(物品搬到大堂时用品都是乱的),中期的染色体整齐排列(物品排放整齐),后期的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两等份(解开胶布时分物品,均分成两等份),末期的两等份染色体进入两子细胞内的过程(均分的两份物品搬到各自的屋子)。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这个难点的,我让学生说明长辈备置的物件时一样的东西都用胶布绑在一起,胶布代表着丝点,绑一起同样物件是代表姐妹染色单体,解开胶布时就是着丝点裂开的时候,这些过程的打比方或的角色扮演都能很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打比方在蛋白质分子学习中的运用。必修1第二章蛋白质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式是一个让不少学生头大化学分子式,对我校大多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吸收消化的“石头”,何况还有理解它们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问题。在上这个内容时,我会把两个基团特点和方式分析完后,在记忆氨基酸通式时,以自身器官比方为通式的组分,如身体躯干比为C原子,四个共价键所连的四个基团,比方右手是羧基,那么左手是氨基,头是R基,两腿是H。人一样不一样可看头部,与氨基酸的类型不同就在R基是相同的道理,全班的学生都把自己比为一个氨基酸,那么脱水缩合就是一个个同学手拉着的情形,这样脱水和肽键的形成部位及数目,肽链数及脱水数、肽键数等计算规律,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就很好理解了,而且这样的记忆很久,因为他们都在身上带着呢?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这样打比方学生学习效果突飞猛进,比用多媒体展现氨基酸分子动态脱水缩合更直观易于理解得多了。
3.打比方在减数分裂学习中的运用。如果学生说有丝分裂了难,那么减数分裂更难了,但事实有丝分裂搞清楚,用打比方的方式也易把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数目的减半,DNA数目的减半等问题,也易分析清楚来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就把减数分裂比方为一间教室的学生60人,男生30人代表来自父方染色体,女生30人代表母方的染色体,复制好的染色体就是学生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想象为我们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上臂和下臂,大小一样的男女同桌而坐,这样的场景就是联会,举起两手就是四分体时期,然后代表同源染色体的男生女生集中到教室中央代表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后期代表同源染色体的男女生分开到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每边就有30人,在教室中间拉布隔开,表示第一次分裂结束,教室的两半即是次级精(卵)母细胞,人数减少一半,即是染色体数减为一半发生第一次分裂。在各自的小教室中再分出两小间,同学们想象自己上下肢代表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过程和有丝分裂一样,此时DNA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全班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真正用行动扮演减数分裂的过程,记忆深,课堂教学效果很理想。
4.打比方在核苷酸分子学习中的运用。用人体作为比方物最方便而直接了,上面用身体器官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同样也可以用人身体比方核苷酸结构简式。如从头到脚部分是代表五碳糖,右手握拳代表圆圈的P基团,左手展开代表方形的碱基,手上的四个手指代表AGCT四种碱基,核酸的基本单位就再也不会忘记了。
5.打比方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运用。光合作用也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求学生能自如地画光合作用的图解,方便分析光合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图解的记忆,我用一自行车模型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行车的部件代表光合作用的相应物质,象形而直观并有趣味性突破学生的难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打比方,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形象感性的现象后,学生才容易理解,才乐于接受。
恰当地运用打比方能使纷繁复杂的生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仔细来说,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生动形象的打比方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只要勤于思考,每类课型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展显出打比方的独特魅力。不过在教学中不能滥用,要讲究通俗性、活泼性与准确性、严肃性的统一。运用教学技巧,必须要适当、贴切。
以上是我在高中教学多年生物的体会,觉有些工作体验比较实用,特别想写出与同仁讨论讨论,相互进步。没有抄袭,是原创品,请老师及专家给指教。
参考文献:
《例谈比喻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章德兵 〈中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 打比方
高中的生物巳不再是初中教材表浅的知识要求,更多的是对生物微观层面上的知识学习,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想象各物质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高中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逻辑思维推理的思维培养,所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知识,是一种必要的的教学手法。
“打比方”是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为人们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教学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快接自己不熟悉和难以了解的知识,也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和工作量。我发现把这种方法用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妙处。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写下出来与各位同仁指教和点评,达到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打比方在细胞有丝分裂学习中的运用。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中一个教学重点之一,我们老师常常通过多媒体图片、制做模型等方式直观地展现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便于归纳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画面唯美,动感流畅,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月考还是期考中,丢分较多的还是有丝分裂,通过学生反馈,还是记不住,分析错误多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各种教学用品常是缺胳膊少腿的,直观教具用不上。所以在上到这部分内容时我会用有丝分裂比方为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都成家后要分家的场景,长辈们会把家里的用品备好每样两份,一样的两份用胶布固定连系,把要分的物品搬到大堂,再摆放整齐,后每份解开胶布就均分成等两份,搬到自各的屋子。用家常的行为方式来记忆有丝分裂中间期的染色体的复制(长辈备置两份代表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胶布绑代表着丝点),前期出现染色体的零乱(物品搬到大堂时用品都是乱的),中期的染色体整齐排列(物品排放整齐),后期的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两等份(解开胶布时分物品,均分成两等份),末期的两等份染色体进入两子细胞内的过程(均分的两份物品搬到各自的屋子)。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这个难点的,我让学生说明长辈备置的物件时一样的东西都用胶布绑在一起,胶布代表着丝点,绑一起同样物件是代表姐妹染色单体,解开胶布时就是着丝点裂开的时候,这些过程的打比方或的角色扮演都能很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打比方在蛋白质分子学习中的运用。必修1第二章蛋白质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式是一个让不少学生头大化学分子式,对我校大多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吸收消化的“石头”,何况还有理解它们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问题。在上这个内容时,我会把两个基团特点和方式分析完后,在记忆氨基酸通式时,以自身器官比方为通式的组分,如身体躯干比为C原子,四个共价键所连的四个基团,比方右手是羧基,那么左手是氨基,头是R基,两腿是H。人一样不一样可看头部,与氨基酸的类型不同就在R基是相同的道理,全班的学生都把自己比为一个氨基酸,那么脱水缩合就是一个个同学手拉着的情形,这样脱水和肽键的形成部位及数目,肽链数及脱水数、肽键数等计算规律,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就很好理解了,而且这样的记忆很久,因为他们都在身上带着呢?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这样打比方学生学习效果突飞猛进,比用多媒体展现氨基酸分子动态脱水缩合更直观易于理解得多了。
3.打比方在减数分裂学习中的运用。如果学生说有丝分裂了难,那么减数分裂更难了,但事实有丝分裂搞清楚,用打比方的方式也易把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数目的减半,DNA数目的减半等问题,也易分析清楚来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就把减数分裂比方为一间教室的学生60人,男生30人代表来自父方染色体,女生30人代表母方的染色体,复制好的染色体就是学生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想象为我们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上臂和下臂,大小一样的男女同桌而坐,这样的场景就是联会,举起两手就是四分体时期,然后代表同源染色体的男生女生集中到教室中央代表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后期代表同源染色体的男女生分开到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每边就有30人,在教室中间拉布隔开,表示第一次分裂结束,教室的两半即是次级精(卵)母细胞,人数减少一半,即是染色体数减为一半发生第一次分裂。在各自的小教室中再分出两小间,同学们想象自己上下肢代表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过程和有丝分裂一样,此时DNA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全班学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真正用行动扮演减数分裂的过程,记忆深,课堂教学效果很理想。
4.打比方在核苷酸分子学习中的运用。用人体作为比方物最方便而直接了,上面用身体器官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同样也可以用人身体比方核苷酸结构简式。如从头到脚部分是代表五碳糖,右手握拳代表圆圈的P基团,左手展开代表方形的碱基,手上的四个手指代表AGCT四种碱基,核酸的基本单位就再也不会忘记了。
5.打比方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运用。光合作用也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求学生能自如地画光合作用的图解,方便分析光合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图解的记忆,我用一自行车模型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行车的部件代表光合作用的相应物质,象形而直观并有趣味性突破学生的难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打比方,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形象感性的现象后,学生才容易理解,才乐于接受。
恰当地运用打比方能使纷繁复杂的生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仔细来说,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生动形象的打比方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只要勤于思考,每类课型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展显出打比方的独特魅力。不过在教学中不能滥用,要讲究通俗性、活泼性与准确性、严肃性的统一。运用教学技巧,必须要适当、贴切。
以上是我在高中教学多年生物的体会,觉有些工作体验比较实用,特别想写出与同仁讨论讨论,相互进步。没有抄袭,是原创品,请老师及专家给指教。
参考文献:
《例谈比喻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章德兵 〈中学教学参考〉
- 【发布时间】2017/2/28 10:04:11
- 【点击频次】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