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利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资源整合;具体运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效益,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其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分析。
信息技术在实践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教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1.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多媒体只能做为载体,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要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变化。
2.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离开了实验,化学教学便成了无泉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所有的实验都用模拟实验取代,这无异于抹杀了学生探究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
3.师生交流不能被人机交互所取代。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所进行的一个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要进行思想情感上交流。如果以人机交互来替代师生交流,将无异于阻隔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也将是不健康的学生。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具体运用探究。
多媒体技术是非常有效的知识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利用其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动画结合起来,突破了时空、环境的限制,可进行逼真地模拟化学实验或再现化学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微观世界。
我们知道微观世界的微粒是非常小的,凭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也很难讲清楚,学生对微观的理解仍就是模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学原子内部结构以及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时,利用多媒体制作成CAI课件,进行放大展示,学生一目了然。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又有很多实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空间、时间、微观、安全等,无法很好的完成。例如:在做一氧气碳还原氧气铁这一实验时,一氧化碳有毒,存在危险。可以运用信息技术(FLASH或其它软件)制作成动画,既安全又节约了药品,并且直观效果好。
3.运用信息技术再现错误操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某些实验的错误操作,教师往往只是告诉学生该实验怎样操作是正确的,怎样操作是错误的。偶尔也会告诉学生错误操作的实验后果。但是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仍就是被动的,模糊的。学生没有亲自感触到,当然这类实验是无法做也不允许做的。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
4.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一些有关环境受到破坏的资料,诸如臭氧层空洞、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以及产生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巩固提高与课堂信息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巩固提高与课堂信息反馈。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练习题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既可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又能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结构。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越作用,但也有走出其误区。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的整合才会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资源整合;具体运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效益,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其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存在的误区分析。
信息技术在实践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教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1.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多媒体只能做为载体,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要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变化。
2.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离开了实验,化学教学便成了无泉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所有的实验都用模拟实验取代,这无异于抹杀了学生探究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
3.师生交流不能被人机交互所取代。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所进行的一个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要进行思想情感上交流。如果以人机交互来替代师生交流,将无异于阻隔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也将是不健康的学生。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具体运用探究。
多媒体技术是非常有效的知识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利用其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动画结合起来,突破了时空、环境的限制,可进行逼真地模拟化学实验或再现化学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微观世界。
我们知道微观世界的微粒是非常小的,凭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也很难讲清楚,学生对微观的理解仍就是模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学原子内部结构以及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时,利用多媒体制作成CAI课件,进行放大展示,学生一目了然。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又有很多实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空间、时间、微观、安全等,无法很好的完成。例如:在做一氧气碳还原氧气铁这一实验时,一氧化碳有毒,存在危险。可以运用信息技术(FLASH或其它软件)制作成动画,既安全又节约了药品,并且直观效果好。
3.运用信息技术再现错误操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某些实验的错误操作,教师往往只是告诉学生该实验怎样操作是正确的,怎样操作是错误的。偶尔也会告诉学生错误操作的实验后果。但是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仍就是被动的,模糊的。学生没有亲自感触到,当然这类实验是无法做也不允许做的。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
4.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一些有关环境受到破坏的资料,诸如臭氧层空洞、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以及产生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巩固提高与课堂信息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巩固提高与课堂信息反馈。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练习题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既可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又能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结构。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越作用,但也有走出其误区。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的整合才会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7/1/19 12:10:59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