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作文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寻

 

【作者】 何文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是我们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效果不明显。故而出现了“应付”现象,象完成任务一样进行作文教学,这样显然不能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面对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和作文目标,我们必须创新策略,注重作文过程教学,让学生反复实践。
  关键词:小学作文  有效教学  实现  实践策略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良好平台,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实践。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从学生学情实际,结合能力形成规律,抓好作文过程系列化教育,注重日常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逐渐弘扬学生写作个性,着力提升学生作文实践能力和水平。
  一、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我想写”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克服作文困难的情感内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对于小学生作文,我们应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爱了作文,愿意写作实践。而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只注重组词造句,没有强调句与句的创新重组运用,更没有培养学生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加之阅读教学与作文脱节,造成学生作文时经常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为之,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词不表意。看不到成功,又被困难一堵再堵,不良评语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想作文。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除我们教师教法上有改革外,就应着加强学生作文兴起培养,让他们提起作文兴趣,增强写作欲望,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想写,逐步使乐于写作。  
  二、阅读写作紧密联系
  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最近通道,不仅能为学生作文大量储备知识,还能辅以作文方法,让学生有模可范。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有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又可以扩大视野,扩宽知识面,引发写作欲望,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三、注重写作素材储备  
  作文就是字、词、句的创意重组,它需要作者心中有事、有话、有词。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就应让学生注重积累,储备更多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随时调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观察是获取作文素材,确定写作顺序的有效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一些学生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观察、发现。现在学生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
  (二)积累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是丰富作文素材的常用方式。朱熹在《训学斋规》说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其实,作文这种表达,就是要达到这种积累,多读多记,在模仿中形成自我语言。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可叫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就能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找到对应的词或句子来表达。
  (三)注重日记练笔。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培养自我修改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能改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主体的参与性,着力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习惯和能力。实践中,我们要授予改文方法,要求学生在通读自己的作文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及时点评激励为主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总之,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从系列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获得兴趣,增强储备,在反复实践中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小学作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东方青年(教师),2013年。
  [2]彭艳,探寻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4年。
  [3]荣介雷,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1/19 12:08:30
  • 【点击频次】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