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现代生活与学习中,书面表达能力越来越彰显其作用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见,进行写作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激发兴趣、读写结合、提炼素材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写作 提高能力
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农村小学教学的难点,怎样搞好作文教学,特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实际和现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现有资源,学会积累作文素材,解决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促使学生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主体参与整个习作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结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关于写作的其他问题都将不会成为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呢?那就是对学生多鼓励,善于运用赞美,不放过他们任何的闪光点,传递给学生们积极的期望。没有人不渴望被认同,当教师坚信学生能写好作文时候他们也会有这样的信念,并为之努力以不辜负教师的信任。
二、立足乡村,勤于观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精彩纷呈,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新鲜稀奇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不仅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倾听,用大脑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那样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故事素材,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得靠平时大量的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为此,我每天让学生读至少两篇以上的优秀文章。但从制定到兴趣,从规定到自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开始,孩子们仅仅是为了应付我布置的作业而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发现,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写作果然比以前进步多了。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再加上我的指导、鼓励,孩子们把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当成了一件愉快的事,读得用心,写得深刻,甚至还有的为自己的笔记配了精美的图画,不时拿出来“欣赏”自己的杰作。
四、指导好学生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农村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农村学生寻找写作素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从特色出发,写农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的农村事物,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从内容出发,写乐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和学生一同垒灶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中秋时节,观灯赏月;在收割季节,堆草人,打草人仗……在农村这个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3、从现象出发,写新事。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参与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引起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情感出发,写美事。美的事物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而爱美、追求美好是学生的特点。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加强美的情感体验,调动写作积极性。
五、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工作。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每次作文练习,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我重点指导的是:一要审好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不要乱吹一气。二要立好意,让学生明确中心,明白为什么写,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等。三要选好材,让学生明白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不偏离主题。教师指导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评讲作文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作文的标准: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书写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二是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文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分发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我借助实物投影,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再在小组内交换改,借此来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慢慢地,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包罗万象,以上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拙见。语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广大农村一线教师去共同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写作 提高能力
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农村小学教学的难点,怎样搞好作文教学,特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实际和现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现有资源,学会积累作文素材,解决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促使学生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主体参与整个习作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结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关于写作的其他问题都将不会成为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呢?那就是对学生多鼓励,善于运用赞美,不放过他们任何的闪光点,传递给学生们积极的期望。没有人不渴望被认同,当教师坚信学生能写好作文时候他们也会有这样的信念,并为之努力以不辜负教师的信任。
二、立足乡村,勤于观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精彩纷呈,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新鲜稀奇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不仅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倾听,用大脑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那样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故事素材,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得靠平时大量的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为此,我每天让学生读至少两篇以上的优秀文章。但从制定到兴趣,从规定到自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开始,孩子们仅仅是为了应付我布置的作业而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发现,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写作果然比以前进步多了。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再加上我的指导、鼓励,孩子们把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当成了一件愉快的事,读得用心,写得深刻,甚至还有的为自己的笔记配了精美的图画,不时拿出来“欣赏”自己的杰作。
四、指导好学生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农村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农村学生寻找写作素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从特色出发,写农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的农村事物,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从内容出发,写乐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和学生一同垒灶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中秋时节,观灯赏月;在收割季节,堆草人,打草人仗……在农村这个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3、从现象出发,写新事。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参与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引起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情感出发,写美事。美的事物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而爱美、追求美好是学生的特点。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加强美的情感体验,调动写作积极性。
五、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工作。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每次作文练习,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我重点指导的是:一要审好题,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不要乱吹一气。二要立好意,让学生明确中心,明白为什么写,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等。三要选好材,让学生明白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不偏离主题。教师指导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评讲作文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作文的标准: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书写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二是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文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分发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我借助实物投影,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再在小组内交换改,借此来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慢慢地,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包罗万象,以上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拙见。语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广大农村一线教师去共同探索。
- 【发布时间】2017/1/19 12:00:19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