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 ;
【正文】在提及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们都努力提升自我课程的研究力,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当然我们的教师还在努力关注学科本身存在的基础素养,而作为基础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计算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而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么究竟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呢?反思课堂教学,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们数学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切实引导孩子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理清法则明”。算理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尤为关键,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够顺利掌握计算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才能为提升计算能力打下基础。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操作化抽象为直观,所以算理的理解在低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比如在一年级学习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以9加2为例,我们可以借助摆小棒让学生明白9根小棒再加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即9个一加1个一是10个一3,10个一也就是1个十,那么这时就要捆成一捆放入数位筒中对应的十位上面,还有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自然要放入数位筒中对应的个位上,这样学生对于算理就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顺利的掌握了计算的正确方法。中高年级在算理理解上我们采用更多的是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我们借助于让学生实际去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去理解计算结果是怎么来的,然后总结出计算方法。
二、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练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我们在课堂中如果单纯采取形式单一的计算练习,时间久了,学生往往会失去练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抢答比赛,开火车比赛,口算大王争霸赛等形式,会激发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走进课堂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好多学习网站开发了许多形式新颖的口算小游戏,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或者作为家庭作业的内容推送给孩子,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来提升学习参与计算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所以口算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口算不仅要有准确率还要有速度,而要想实现这两点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以达成。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尝试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每节课前用提供30道口算题目,限时三分钟。还可以争取家长配合,每天跟孩子固定时间练习一定数量的口算题目。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自然会提升,口算能力具备了,那么也为计算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四、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实施后,对于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估算大致判断一下自己的精确计算是否准确,像笔算39×29,当学生计算完毕时,完全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准确,39看作40,29看作30,那么近似结果为1200,如果学生计算结果与1200偏差很大的话,一定是错误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估算,比如去超市购物,估一下购买的物品大约一共多少钱。所以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也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五、培养孩子认真计算的习惯
无论是平时课堂练习,还是学生在作业或者考试时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因为不够认真出错,比如看错数,竖式计算正确,横式结果抄错……出现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认真做题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要引导孩子计算时做到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计算完毕一定要认真检验。检查的方法有多种,如逐步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还可以收集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集中练习巩固,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
六、培养学生对特殊计算的敏感性,提高计算速度。
在加法中,会存在类似于36+64,125+875……这样的和为整百或者整千等的题目,在乘法中也存在25×4,125×8积为整百,整千这样的一类算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孩子注意这样的特殊情况,能够完成计算。熟练掌握这一类计算,对于提升孩子计算速度,还有后续学习利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七、适时引入常用简便计算方法。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般会在四年级才会系统出现,而且往往会因为集中出现导致孩子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这之前,我们不妨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向孩子介绍一些常见的简便计算方法,既分散了难点,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像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在三年级就完全可以介绍给学生了。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从点滴做起,抓好细节,坚持不懈,方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一、切实引导孩子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理清法则明”。算理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尤为关键,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够顺利掌握计算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才能为提升计算能力打下基础。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操作化抽象为直观,所以算理的理解在低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比如在一年级学习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以9加2为例,我们可以借助摆小棒让学生明白9根小棒再加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即9个一加1个一是10个一3,10个一也就是1个十,那么这时就要捆成一捆放入数位筒中对应的十位上面,还有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自然要放入数位筒中对应的个位上,这样学生对于算理就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顺利的掌握了计算的正确方法。中高年级在算理理解上我们采用更多的是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我们借助于让学生实际去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去理解计算结果是怎么来的,然后总结出计算方法。
二、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练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我们在课堂中如果单纯采取形式单一的计算练习,时间久了,学生往往会失去练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抢答比赛,开火车比赛,口算大王争霸赛等形式,会激发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走进课堂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好多学习网站开发了许多形式新颖的口算小游戏,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或者作为家庭作业的内容推送给孩子,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来提升学习参与计算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所以口算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口算不仅要有准确率还要有速度,而要想实现这两点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以达成。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尝试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每节课前用提供30道口算题目,限时三分钟。还可以争取家长配合,每天跟孩子固定时间练习一定数量的口算题目。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自然会提升,口算能力具备了,那么也为计算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四、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实施后,对于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估算大致判断一下自己的精确计算是否准确,像笔算39×29,当学生计算完毕时,完全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准确,39看作40,29看作30,那么近似结果为1200,如果学生计算结果与1200偏差很大的话,一定是错误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估算,比如去超市购物,估一下购买的物品大约一共多少钱。所以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也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五、培养孩子认真计算的习惯
无论是平时课堂练习,还是学生在作业或者考试时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因为不够认真出错,比如看错数,竖式计算正确,横式结果抄错……出现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认真做题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要引导孩子计算时做到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计算完毕一定要认真检验。检查的方法有多种,如逐步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还可以收集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集中练习巩固,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
六、培养学生对特殊计算的敏感性,提高计算速度。
在加法中,会存在类似于36+64,125+875……这样的和为整百或者整千等的题目,在乘法中也存在25×4,125×8积为整百,整千这样的一类算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孩子注意这样的特殊情况,能够完成计算。熟练掌握这一类计算,对于提升孩子计算速度,还有后续学习利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七、适时引入常用简便计算方法。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般会在四年级才会系统出现,而且往往会因为集中出现导致孩子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这之前,我们不妨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向孩子介绍一些常见的简便计算方法,既分散了难点,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像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在三年级就完全可以介绍给学生了。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从点滴做起,抓好细节,坚持不懈,方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 【发布时间】2017/1/19 11:58:04
- 【点击频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