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范伟艳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探讨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的特点:
  1、德育渗透的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  
  作为施教者,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则多半处在无意识状态,德育渗透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  
  在德育渗透过程中,一方面,施教者有着十分明确的德育目标,但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诱导、启发和关键点的点拨,使受教育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施教者的观点;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时,心理意识又处于无戒备状态,消除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但又积极参与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教学活动,思绪活跃,情绪亢奋,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下,受教育者始终扮演着教学活动的主角。
  2、德育渗透的艺术性:  
  它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从施教过程来看,渗透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3、德育渗透的载体和实施:  
  德育渗透的载体,是指教育者实施德育渗透时的凭借物。在德育渗透中,良好的载体是教育者的依托,缺乏必要的载体,德育渗透就成了无本之木,德育渗透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它不是单一的,也不会固定地集中附着于某几件物体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探求一系列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乃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阅读→讲授→巧练模式、设疑→点拨→总结模式、诱新巧问→阅读点拨→总结精练模式、温故知新→精讲→多练模式、发问→阅读→讨论模式,此外还有边讲边议,讲议结合模式等。如此实施教学,势必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其一,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以充分体现;其二,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诱导、启发、点拨以充分调 
  二、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政治课融合了德育和智育,并且两者相互统一,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在的政治课当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抽象多、具体少;虚幻多、现实少;概念多、实用少,而这些往往就会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模式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成效教育。在教学评价上,忽视过程教学而只重视结果的评价,以分数为标准判断学生,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指导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一定要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
  三、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政治视野。我们的课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才会乐于主动动脑筋思考。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一些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课堂气氛会变得非常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学角度看,新的教学模式要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健康成长。所以,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唤醒其学习潜意识,是当今政治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出真知。”从实践的角度看,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引导其自主学习,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学生自学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其自学的意义,引导其自己列提纲,自己安排时间,自己调控进度。可以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布置学生在课前或课外的时间预习。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标示出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的放矢,相机启发,指导迷津,让学生自求得到答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意识和尊严。他们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不愿意接受教条。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其思想个性,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共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必要时,一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境界。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对于讨论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模式。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另一方面还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7/1/19 11:51:52
  • 【点击频次】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