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 ;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这种习惯,浅谈以下三点: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兴趣的火种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注意挖掘语文课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动情处,将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灵活的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活动课、动手实验课等,把生活中的镜头引入课堂,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到学习挫折后,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
语文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地学习方法,可从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教师示范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方说在教给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读过的书拿给孩子看,学生从这样的书上看到了各种标记符号,画“ ——”表示自己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有自己的感悟;画“?”表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曲线表示自己认同的好词佳句。把这种方法解释给学生,并说明这种做法的好处,学生自然会从中学到这种读书方法。教师时时处处示范点拨,学生的收获必会越来越多。
(2)鼓励学生自悟自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度,从而达到在学习中“悟”出学法。比如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多词语不明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孩子自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这种学习方法。
(3)交流中从同学中身上获得。课堂上,经常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抓住学生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如教学《回声》时,有孩子谈到“我和妈妈去我们家刚买的新房子里,我高兴的大声喊,就听到了回声。”这就是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的一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抓住这种情况引导,其余孩子就会学会这一学习方法。
2、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比方说在教学《将相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其中的三个小故事,有的孩子选择了画画方式,有的孩子选择了“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课堂气氛融洽热烈,孩子自己学到了知识。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如有的课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再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这些疑难。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的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所以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时间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做教师的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学习,必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兴趣的火种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注意挖掘语文课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动情处,将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灵活的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活动课、动手实验课等,把生活中的镜头引入课堂,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到学习挫折后,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
语文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地学习方法,可从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教师示范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方说在教给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读过的书拿给孩子看,学生从这样的书上看到了各种标记符号,画“ ——”表示自己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有自己的感悟;画“?”表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曲线表示自己认同的好词佳句。把这种方法解释给学生,并说明这种做法的好处,学生自然会从中学到这种读书方法。教师时时处处示范点拨,学生的收获必会越来越多。
(2)鼓励学生自悟自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度,从而达到在学习中“悟”出学法。比如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多词语不明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孩子自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这种学习方法。
(3)交流中从同学中身上获得。课堂上,经常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抓住学生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如教学《回声》时,有孩子谈到“我和妈妈去我们家刚买的新房子里,我高兴的大声喊,就听到了回声。”这就是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的一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抓住这种情况引导,其余孩子就会学会这一学习方法。
2、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比方说在教学《将相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其中的三个小故事,有的孩子选择了画画方式,有的孩子选择了“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课堂气氛融洽热烈,孩子自己学到了知识。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如有的课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再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这些疑难。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的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所以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时间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做教师的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学习,必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28:50
- 【点击频次】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