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做好卫生统计工作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和加强医院统计病案工作,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做好新时期卫生统计信息工作。
关键词:卫生统计 计划生育 医院病案统计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和加强医院统计病案工作,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做好新时期卫生统计信息工作。
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4月6日正式公布了。《意见》始终贯穿了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从基本国情出发,着眼长远,突出顶层设计,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即“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公平与效率统一、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30年前,在很多农村地区,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接生婆”。那时,“接生婆”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每接生一个婴儿,不仅能吃上一顿好饭,还会受到婴儿全家的感激。但是,绝大多数“接生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经验接生。如今,“接生婆”这个古老的职业几乎消失。目前,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96%,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婴儿死亡率为15.3‰,孕产妇死亡率为36.6/10万,两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新农合实现以县为单位全覆盖,8亿多农民看病有保障。
卫生统计信息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条件,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二、充分认识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统计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省医药卫生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重要基础,是医院建立原始记录数据库的重要手段,是准确、及时完成各项统计报告任务的主要工具。目前医院的统计病案数据库越来越膨胀,数据涵盖了医院门诊日志、病人病案首页、医院统计报表等大量信息,是医院、政府、社会的宝贵财富。各级医院要加强领导,保证病案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统计数据的管理与利用,为临床、教学、科研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努力使病案统计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加强医院病案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在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少数卫生统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上报的各类报表数据未做好严格把关,直接导致上报的各类统计数据与相关原始统计台帐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的差别还较大。病案统计工作是各级卫生部门一项基本职能,随着网络直报的实施,统计信息工作日益繁重,各级医院要设立病案统计部门,配备专门人员,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稳定队伍,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促进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未来的病案统计队伍需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省将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实际需要,大力抓好医药卫生信息化知识、技能培养工作和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医药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加强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统计工作应当重视统计数据的“深加工”,统计优质服务最终体现在为各级领导提供“深加工产品”的质量上,体现在“深加工产品”的信息导向与咨询水平上。各级卫生统计人员应统一认识,积极行动,在日常工作中研究如何从单一日常报表的常规工作,转向多元化、专题化“深加工”领域。医院统计原始资料的不断丰富为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各级卫生统计人员要围绕卫生改革重点和医院管理的需要,根据客观需求,扩大统计对象的范围,全方位地观察、监测、分析医院的各项工作,多层次及时地反馈信息;要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医疗统计的信息优势,并结合本单位实际,配合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推行医院配套改革,进行医院绩效管理、医疗服务效益评价,医疗质量控制、病人满意度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撰写出各种指导性、实用性较强的统计报告和各种统计分析文章,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全省统计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传云.对统计信息失真的思考.经济师[J],2005,(7).
2.李成瑞《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统计研究1991年第1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 计划生育 医院病案统计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和加强医院统计病案工作,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做好新时期卫生统计信息工作。
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4月6日正式公布了。《意见》始终贯穿了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从基本国情出发,着眼长远,突出顶层设计,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即“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公平与效率统一、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30年前,在很多农村地区,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接生婆”。那时,“接生婆”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每接生一个婴儿,不仅能吃上一顿好饭,还会受到婴儿全家的感激。但是,绝大多数“接生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经验接生。如今,“接生婆”这个古老的职业几乎消失。目前,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96%,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婴儿死亡率为15.3‰,孕产妇死亡率为36.6/10万,两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新农合实现以县为单位全覆盖,8亿多农民看病有保障。
卫生统计信息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条件,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二、充分认识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统计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省医药卫生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重要基础,是医院建立原始记录数据库的重要手段,是准确、及时完成各项统计报告任务的主要工具。目前医院的统计病案数据库越来越膨胀,数据涵盖了医院门诊日志、病人病案首页、医院统计报表等大量信息,是医院、政府、社会的宝贵财富。各级医院要加强领导,保证病案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统计数据的管理与利用,为临床、教学、科研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努力使病案统计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加强医院病案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在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少数卫生统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上报的各类报表数据未做好严格把关,直接导致上报的各类统计数据与相关原始统计台帐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的差别还较大。病案统计工作是各级卫生部门一项基本职能,随着网络直报的实施,统计信息工作日益繁重,各级医院要设立病案统计部门,配备专门人员,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稳定队伍,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促进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未来的病案统计队伍需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省将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实际需要,大力抓好医药卫生信息化知识、技能培养工作和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医药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加强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统计工作应当重视统计数据的“深加工”,统计优质服务最终体现在为各级领导提供“深加工产品”的质量上,体现在“深加工产品”的信息导向与咨询水平上。各级卫生统计人员应统一认识,积极行动,在日常工作中研究如何从单一日常报表的常规工作,转向多元化、专题化“深加工”领域。医院统计原始资料的不断丰富为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各级卫生统计人员要围绕卫生改革重点和医院管理的需要,根据客观需求,扩大统计对象的范围,全方位地观察、监测、分析医院的各项工作,多层次及时地反馈信息;要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医疗统计的信息优势,并结合本单位实际,配合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推行医院配套改革,进行医院绩效管理、医疗服务效益评价,医疗质量控制、病人满意度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撰写出各种指导性、实用性较强的统计报告和各种统计分析文章,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全省统计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传云.对统计信息失真的思考.经济师[J],2005,(7).
2.李成瑞《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统计研究1991年第1期。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23:43
- 【点击频次】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