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促大课间持续发展 保证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活动练习强度大,学生的兴趣浓厚,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然而,有的学生出现了厌倦,不愿参加大课间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学校进行深入调查后,学校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其次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身体,使大课间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现状分析 持续发展 活动新颖 激励机制
身体是生命的之本,也是学生学习之前提。为了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养成锻炼运动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在除了开设体育课外,还通过实施大课间活动,努力使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自由,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这不仅起到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但是,我校实施开展大课间活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发现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热情出现减弱趋势,有的学生感到厌倦,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大课间活动,这些不良的现象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持续开展,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领导通过调查后找出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大课间活动持续向前发展。
一、大课间活动现状的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大课间活动学生热情减弱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现场观察,与老师交换意见,与同学进行谈话和调查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的原因。
1.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自从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学生每天都是做广播体操或者做韵律操,每一个动作,按每一个节奏做到标准,如果做得不标准,被班主任可能被瞪眼睛或者批评,由于天天做同样的活动,做同样的动作,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兴趣。
2.大课间活动与体育内容重复。在大课间活动中,有的体育老师认为学生在大课间做得不认真,动作做得不规范,于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训练大课间的内容,由于大课间活动时已经进行活动,现在上体育又继续训练,由于同一内容,反复训练,没有新意,时间过长,学生由喜欢变成讨厌,再不愿意参国大课间活动了。
3.学生怕辛苦。在调查中发现有学生是怕困难,也有的学生反映在酷热的天气下参加大课间活动,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热的操场,学校仍然要求学生在太阳下进行活动,活动了一会儿浑身是汗,衣服湿透了,回到教室后,同学们手酸脚软,口干舌燥,根本不能安心学习。希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活动。
4.大课间活动内容缺乏童趣。有的学校领导思想不更新,观念落后,生搬硬套,认为大课间活动就是学生有纪律,按要求去进行活动,活动的内容成人化,缺乏童趣,由于过于规范化,标准化,使学生在条条框框下按老师规定进行活动,致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受到束缚,没有自主,没有乐趣,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5.操场空间束缚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每当进行大课间活动开始时,学生就拥到操场上,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规定活动只有一个地方,不得超出范围,更不得占用他人的地盘,因此,一些活动只好做一做而已,有的甚至取消,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制约活动的开展。
二、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在体育大课间中活动能力,保证学生在体育大课间中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养成锻炼的习惯,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创新大课间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走进操场、走入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一)教育学生明确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引导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出现厌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明白进行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开展大课间活动目的和意义,认识耐力素质差、肺活量指标下降,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心理素质差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1.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如果长时间进行学习,忽略锻炼身体,就会导致体质下降,就会影响学习。现在我们是一个小学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如果我们从小明白锻炼身体重要性,养成自觉参加学校举行的大课间体肓活动,使自己的身体日渐强壮,能够抵抗病疾侵害,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免疫力,所以,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锻炼时间,让自己身体健康,幸福生活一辈子。
2.参加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大课间活动是以人为本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以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为出发点,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它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有趣进行活动,是调整学生的身心疲劳,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创造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课间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为了让学生克服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单调和枯燥,教师要对大课活动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精心组织,活动内客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符合学生的童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形成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努力提高活动整体质量。
1.大课间活动形式要多样性。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贪玩。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同一操场上,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地方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如一、二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踢毽子、滚铁环、接力赛、丢手帕等。三、四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呼啦圈、板毛球、原地跳高、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定点投篮、定向运动、下棋等。五、六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2分钟罚球线投篮、抛实心球、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3分钟投篮、羽毛球、乒乓球、对墙垫排球、十人集体跳绳、接力赛、足球、下棋等。只有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活动效益。
2.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循环更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科学、合理安排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每一次都有一个新鲜感,如星期一安排做眼保健操;星期二安排学校自编自创的校操,校舞,韵律操;星期三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一些游戏的体育活动;星期四安排自由活动,星期五安排武术操。在下学期又要创新大课间的内容,如武术与活动相结合,歌曲与活动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运动的兴趣,最大程度发挥大课间活动的效益。
3.大课间活动要灵活性进行。根据天气情况变化,采取了灵活性进行大课间活动:如果是下雨的天气,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又如有的班级在体育室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有的班级在小礼堂开展跳像皮筋、跳石子、呼拉圈的活动。再如根据天预报,调整大课间时间,由下午的第二课活动时间调整到早上的第二节进行活动等,由于采取方法正确,措施到位,保证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激励机制,使这些机制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肓锻炼的动力。
1.建立经费机制。学校的支持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有保证,所以为了保持大课间体育活动持久续发展,学校对开展大课间活动大力支持。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设有专用资金,加大经费的投入,用于修整场地,按需添置器材,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对先进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教师积极性,让大课间活蓬勃发展。
2.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注意形式,而且要着眼于实效。按照活动要求,强化督查工作。为此,学校制订《班级大课间活动情况出勤记录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方案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安排大课间活动开展,让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场地、有器材、有内容、有检查、有记录,有利于促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每天有检查、有记录,有督促,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
3.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防止一些同学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让学生人人参加大课间活动,在锻炼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意见细则》《大课间活动评价评分标准》,作为对班级和学生的一个重要评价的条件。如《评分标准》的内容主要从学生的服装,精神面貌,班级学生的活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二次进行,期中作为初评,对一些班级做得不够好的帮助他进行整改,并限期改正。期末由领导小组根据每次的活动进行总评价,对成绩比较好、活动积极性比较高的班级,学校给予表扬奖励,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学生的热情大大增强,形成了人人参加活动,人人提高身体素质的新局面。
总之,为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持续发展,只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大课间活动一定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动作,朝气蓬勃的景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必将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一道生动、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孙小田 《学大课间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学研究》2008年9期
[2]李栋梁 《促进大课间活动持续发展的研究》 《体育教学》2007年10期
[3]吴天歌 《中小学大课间教学与学生的体质的探索》 《教学管理》2009年7期
[4]吴天歌 《开展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2010年11期
关键词: 现状分析 持续发展 活动新颖 激励机制
身体是生命的之本,也是学生学习之前提。为了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养成锻炼运动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在除了开设体育课外,还通过实施大课间活动,努力使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自由,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这不仅起到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但是,我校实施开展大课间活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发现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热情出现减弱趋势,有的学生感到厌倦,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大课间活动,这些不良的现象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持续开展,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领导通过调查后找出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大课间活动持续向前发展。
一、大课间活动现状的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大课间活动学生热情减弱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现场观察,与老师交换意见,与同学进行谈话和调查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的原因。
1.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自从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学生每天都是做广播体操或者做韵律操,每一个动作,按每一个节奏做到标准,如果做得不标准,被班主任可能被瞪眼睛或者批评,由于天天做同样的活动,做同样的动作,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兴趣。
2.大课间活动与体育内容重复。在大课间活动中,有的体育老师认为学生在大课间做得不认真,动作做得不规范,于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训练大课间的内容,由于大课间活动时已经进行活动,现在上体育又继续训练,由于同一内容,反复训练,没有新意,时间过长,学生由喜欢变成讨厌,再不愿意参国大课间活动了。
3.学生怕辛苦。在调查中发现有学生是怕困难,也有的学生反映在酷热的天气下参加大课间活动,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热的操场,学校仍然要求学生在太阳下进行活动,活动了一会儿浑身是汗,衣服湿透了,回到教室后,同学们手酸脚软,口干舌燥,根本不能安心学习。希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活动。
4.大课间活动内容缺乏童趣。有的学校领导思想不更新,观念落后,生搬硬套,认为大课间活动就是学生有纪律,按要求去进行活动,活动的内容成人化,缺乏童趣,由于过于规范化,标准化,使学生在条条框框下按老师规定进行活动,致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受到束缚,没有自主,没有乐趣,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5.操场空间束缚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每当进行大课间活动开始时,学生就拥到操场上,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规定活动只有一个地方,不得超出范围,更不得占用他人的地盘,因此,一些活动只好做一做而已,有的甚至取消,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制约活动的开展。
二、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在体育大课间中活动能力,保证学生在体育大课间中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养成锻炼的习惯,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创新大课间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走进操场、走入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一)教育学生明确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引导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出现厌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明白进行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开展大课间活动目的和意义,认识耐力素质差、肺活量指标下降,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心理素质差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1.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如果长时间进行学习,忽略锻炼身体,就会导致体质下降,就会影响学习。现在我们是一个小学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如果我们从小明白锻炼身体重要性,养成自觉参加学校举行的大课间体肓活动,使自己的身体日渐强壮,能够抵抗病疾侵害,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免疫力,所以,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锻炼时间,让自己身体健康,幸福生活一辈子。
2.参加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大课间活动是以人为本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以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为出发点,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它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有趣进行活动,是调整学生的身心疲劳,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创造多彩的锻炼天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课间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为了让学生克服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单调和枯燥,教师要对大课活动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精心组织,活动内客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符合学生的童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形成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努力提高活动整体质量。
1.大课间活动形式要多样性。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贪玩。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同一操场上,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地方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如一、二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踢毽子、滚铁环、接力赛、丢手帕等。三、四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呼啦圈、板毛球、原地跳高、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定点投篮、定向运动、下棋等。五、六年级学生安排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2分钟罚球线投篮、抛实心球、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3分钟投篮、羽毛球、乒乓球、对墙垫排球、十人集体跳绳、接力赛、足球、下棋等。只有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活动效益。
2.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循环更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科学、合理安排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每一次都有一个新鲜感,如星期一安排做眼保健操;星期二安排学校自编自创的校操,校舞,韵律操;星期三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一些游戏的体育活动;星期四安排自由活动,星期五安排武术操。在下学期又要创新大课间的内容,如武术与活动相结合,歌曲与活动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运动的兴趣,最大程度发挥大课间活动的效益。
3.大课间活动要灵活性进行。根据天气情况变化,采取了灵活性进行大课间活动:如果是下雨的天气,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又如有的班级在体育室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有的班级在小礼堂开展跳像皮筋、跳石子、呼拉圈的活动。再如根据天预报,调整大课间时间,由下午的第二课活动时间调整到早上的第二节进行活动等,由于采取方法正确,措施到位,保证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
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激励机制,使这些机制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肓锻炼的动力。
1.建立经费机制。学校的支持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有保证,所以为了保持大课间体育活动持久续发展,学校对开展大课间活动大力支持。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设有专用资金,加大经费的投入,用于修整场地,按需添置器材,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对先进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教师积极性,让大课间活蓬勃发展。
2.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注意形式,而且要着眼于实效。按照活动要求,强化督查工作。为此,学校制订《班级大课间活动情况出勤记录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表》《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方案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安排大课间活动开展,让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场地、有器材、有内容、有检查、有记录,有利于促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每天有检查、有记录,有督促,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
3.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防止一些同学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让学生人人参加大课间活动,在锻炼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意见细则》《大课间活动评价评分标准》,作为对班级和学生的一个重要评价的条件。如《评分标准》的内容主要从学生的服装,精神面貌,班级学生的活动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二次进行,期中作为初评,对一些班级做得不够好的帮助他进行整改,并限期改正。期末由领导小组根据每次的活动进行总评价,对成绩比较好、活动积极性比较高的班级,学校给予表扬奖励,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学生的热情大大增强,形成了人人参加活动,人人提高身体素质的新局面。
总之,为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持续发展,只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大课间活动一定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动作,朝气蓬勃的景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必将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一道生动、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孙小田 《学大课间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学研究》2008年9期
[2]李栋梁 《促进大课间活动持续发展的研究》 《体育教学》2007年10期
[3]吴天歌 《中小学大课间教学与学生的体质的探索》 《教学管理》2009年7期
[4]吴天歌 《开展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2010年11期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22:28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