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不仅能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快速“克难破重”,有更多时间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快速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脑电视为终端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地入驻教室、与课堂教学结缘整合。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改的趋势。小学数学在这场媒体化常态教学课改中也由此与多媒体携手,其同作用于学生学习,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学习体验。但从实践来看,很多多媒体课堂存在或之或那问题,都是基于对多媒体认识不够的原因所致。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兴趣培养,往往从开课便着手实施激发,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在众多兴趣激发策略中,选择得最多的手段就是运用多媒体激趣。这是因为多媒体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能丰富知识呈现方式,变静态知识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知识,还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增兴趣的同时,诱发思考,全身心投入。这不仅在开课有优势,在新授中也能将抽象的、逻辑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甚至变成可感可触的操作知识。如计算方法是抽象性、数理是抽象的,而这一切在多媒体面前都能变得生动直观,既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又能快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因而又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生成与巩固。
二、优化教学过程,快速攻克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是我们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达成知识育人的重头戏。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往往是概念性、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点,由于抽象和逻辑原因,导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不能快速理解获得。而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而通过多媒体的3D功能,通过旋转和拆分,就可以将叠放的底部朝上,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也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很好范例,能将我们讲不清、道不明的,让学生无法快速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直观化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获得,从而实现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的教学追求。
三、更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多媒体的加入,不仅促进了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了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这是由多媒体特性决定的,因为其既是教具,也是学具。传统学生依赖式学习习惯在多媒体环境中,教师讲得少了,很多知识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就能获得理解与建构,就能自主习得。所以,这样环境下更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地培养。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多媒体参与下,我们显然更能实现。例如教学一年级的《比多少》时,课件演示一篮苹果和一篮桔子,苹果对桔子说:“我比你多。”桔子说:“不对,我比你多。怎样知道是苹果多还是桔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了两种方法:①数数的方法,先数出苹果和桔子的个数,然后再比出谁多谁少;②一一对应的方法,让苹果和桔子分别按顺序摆放好,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出了“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发展了探究学习能力。
四、灵活练习形式,达到精讲多练目的
课堂练习是将本课所学知识技能化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消化建构的过程。传统教学,由于手抄练习,往往占去大量时间,既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也加重学生抄写负担,更重要地是这样抄写、计算、讲解模式机械重复,让学生苦不堪言,伤失兴趣。但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我们可将精心设计的巩固练习题目预置在课件中,并通过相应设置,让练习题目形式多样化、生动化,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例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激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满足了其好表扬的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总之,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不仅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得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适需所用”原则,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注意力和深入思考,过长的使用会进入“机灌”误区,影响师生对话交流。因此,我们必须克弊扬长,科学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
[2]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
[3]韩晓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快速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脑电视为终端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地入驻教室、与课堂教学结缘整合。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改的趋势。小学数学在这场媒体化常态教学课改中也由此与多媒体携手,其同作用于学生学习,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学习体验。但从实践来看,很多多媒体课堂存在或之或那问题,都是基于对多媒体认识不够的原因所致。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兴趣培养,往往从开课便着手实施激发,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在众多兴趣激发策略中,选择得最多的手段就是运用多媒体激趣。这是因为多媒体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能丰富知识呈现方式,变静态知识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知识,还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增兴趣的同时,诱发思考,全身心投入。这不仅在开课有优势,在新授中也能将抽象的、逻辑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甚至变成可感可触的操作知识。如计算方法是抽象性、数理是抽象的,而这一切在多媒体面前都能变得生动直观,既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又能快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因而又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生成与巩固。
二、优化教学过程,快速攻克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是我们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达成知识育人的重头戏。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往往是概念性、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点,由于抽象和逻辑原因,导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不能快速理解获得。而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而通过多媒体的3D功能,通过旋转和拆分,就可以将叠放的底部朝上,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也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很好范例,能将我们讲不清、道不明的,让学生无法快速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直观化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获得,从而实现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的教学追求。
三、更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多媒体的加入,不仅促进了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了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这是由多媒体特性决定的,因为其既是教具,也是学具。传统学生依赖式学习习惯在多媒体环境中,教师讲得少了,很多知识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就能获得理解与建构,就能自主习得。所以,这样环境下更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地培养。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多媒体参与下,我们显然更能实现。例如教学一年级的《比多少》时,课件演示一篮苹果和一篮桔子,苹果对桔子说:“我比你多。”桔子说:“不对,我比你多。怎样知道是苹果多还是桔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了两种方法:①数数的方法,先数出苹果和桔子的个数,然后再比出谁多谁少;②一一对应的方法,让苹果和桔子分别按顺序摆放好,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出了“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发展了探究学习能力。
四、灵活练习形式,达到精讲多练目的
课堂练习是将本课所学知识技能化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消化建构的过程。传统教学,由于手抄练习,往往占去大量时间,既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也加重学生抄写负担,更重要地是这样抄写、计算、讲解模式机械重复,让学生苦不堪言,伤失兴趣。但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我们可将精心设计的巩固练习题目预置在课件中,并通过相应设置,让练习题目形式多样化、生动化,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例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激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满足了其好表扬的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总之,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不仅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得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适需所用”原则,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注意力和深入思考,过长的使用会进入“机灌”误区,影响师生对话交流。因此,我们必须克弊扬长,科学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
[2]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
[3]韩晓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21:14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