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石利太

【机构】 宁夏盐池县大水坑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学校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可是,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宁夏贫困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难度,笔者对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技术配备、使用情况、教师水平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粗浅的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 校校通 教师 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广泛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现代化教育配置由原来的幻灯机、录音机发展到了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室、网络教室等。但在农村众多的中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管中窥豹,或许能见一斑吧!
  现状一: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置差、故障多。
  我校有电脑155台,4由于种种原因,服务器经常发生故障,又没有专业人员及时维修,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这台服务器还要用做“校校通”资源的接收服务器。(166MHz/1G/8M EDORAM),早已是淘汰产品,只能在DOS和WINDOWS3.2中进行一些简单操作,没有组建为局域网,并有三台显示器已坏。③其余小学虽各有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Intel845/P41.4GHz/128M SDRAM/40G/17" CRT/52X CD-ROM),但因没有能熟练操作的老师,也基本上被束之高阁。
  〖分析〗:以上电脑配置,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是很大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电脑配置的落后与更新的缓慢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二)学校经费无能为力。
  现状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成摆设、使用少。
  经调查,中学和中心小学五、六年级虽然都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学生每期进电脑室的次数从没有超过五次,电脑长期成为摆设,每逢检查才让学生进去练习练习。信息技术课多半时间是教师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或学生做作业、自习。而其余各小学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
  〖分析〗:学生使用率如此之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电脑数量不足,学生班额又大,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如我镇现有小学生1363人,上课时即使两人一台电脑也不能满足需要。②电脑配置低,致使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无法完成。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都是基于WIN98操作系统上的,如WORD文档处理、幻灯片制作、上网、发电子邮件、上BBS等,现有设备根本无法开展教学。③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残存于部分教师中,提高学生素质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大部分时间被语、数教师占用。④维护困难。一节课课毕后,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和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电脑故障频频发生,而上课教师和电脑管理员又没有能力及时排除,所以都不愿意让学生多动电脑。
  现状三:教师压力大、信息技术知识匮乏。
        我镇小学学有教师105人,应取得信息技术培训等级证教师100人,占总人数的95.2%,但真正能进行简单电脑操作(如打字、文字处理、上网等)的不超过10人,能熟练操作、维修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仅两人而已。
        〖分析〗:①教师年龄结构过于老化。全镇25岁以下教师仅3人,35岁以下教师26人,其余教师均为40岁--55岁,教师年龄大,学习新知识难度大,都不愿意花精力与时间去学习。②教师教学任务重,下岗分流形势紧。全镇各小学1--3年级全由一人包班负责,教学、作业批改与备课任务繁重,教师每周上30节课就得备30节课,且语、数科要求备详案。另外,现在各学校下岗分流的任务都很大,而学校又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只得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师的备、教、改、辅作为教师年终岗位目标结帐的主要内容和下岗分流的重要依据。教师为了自己的工作稳定,时时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应付考试上,教学又回到了过去“分分分,教师的命根”的应试教育时代。③教师培训流于形式。现在,要求教师获得的证书越来越多,如普通话、计算机、“六项”基本功、继续教育、学历等,如果没有,就时刻有被下岗分流的危险。教师迫于压力只得参加,但每参加一项培训与考试,都要花费200--300元,而实际上教师不但没有学到任何知识,还额外增加了经济负担。
  总之,要想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得到真正的推广和应用,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存在很大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一蹴而就。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
  一、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是普及与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性工作。  可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宣传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师生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于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有着突破性的作用。同时向广大教师介绍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状况,使他们了解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具体要求:一是重视课程设置,确立应有的计算机课程地位,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设计算机课。二是做到学科渗透,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调动师生双边互动的积极性。三是开展课程研究,利用因特网开放性特征,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四是注重研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仅在课前准备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认真备好课,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的组合,向学生传递生动的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在自学中,也要自创学习专题,自定学习进度,自选学习途径。通过教师的演示,亲身的实践,做到人机交互,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是基础。在坚持以办学单位投资和学校投资为主的同时,积极吸收各种捐赠、援助等社会资金,抢抓发展机遇和项目的支持,及时充分运用上级有关政策,努力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强化管理,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效益。  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投资大,发展难,巩固亦难,只有加强管理,注重应用,充分发挥效益才能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广泛支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运用效益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线。为此,在发展中必须切实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建立一支懂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管理者队伍、让有志而且懂得信息技术的优秀人员进入管理者队伍。2、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校领导、计算机机房管理员、专任教师的职责,使管理工作在各个方面有章可循。3、必须加强县级业务管理。县电教中心作为县级业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管理工作坚持狠抓学期两头并注重过程管理的原则。4、校级管理要求真务实。每年度学校要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硬软件建设计划;②信息技术教育课教学计划;③计算机房管理职责;④其他学科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安排;⑤对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的内容;⑥信息技术教研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队伍。 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尤为显得重要。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骨干。要根据“培训在先,建网在后”的原则,结合农村教育实际,边培训,边建库,边上网,统筹安排。二是抓群体。为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自如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全员培训,既可轮训,也可以校为单位组织集体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都能成为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行家内手。三是抓活动。借鉴外地经验,以区或以乡镇为单位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操作比赛活动,网页制作观摩活动,网页制作评比活动,信息技术教学演示活动,信息技术教学交流评比活动等,从而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网页制作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四是抓考核。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尤其是要结合信息化师资其特殊的岗位要求,切实做好培训的目标、原则、对象、内容以及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工作,分别对系统维护及网络管理人员、计算机学科教学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和课件开发人员以及45岁以下的教师的计算机学习进行业务跟踪考核。
  以上的问题得到解决,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城市的差距会得到较大的缩小,从而为全面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教育,使教育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17:16
  • 【点击频次】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