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善云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其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是二者的共同作用和相互结果,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式学习   应用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实践成果,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获得、问题解决的实践探究能力。其既可作为一种教的方式,也可作为一种学的方法。整合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等方式发现问题,经历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以及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情境不仅具有情景性,还集趣味性、诱思性、煽情性于一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催发学生产生不学不快的学习欲望,进而内驱自主,形成强烈的“我要学”动力。在实施探究式学习中,由于需要学生高度的主体自觉和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那就需要我们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进行引发培养。教育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学生自然会对它们感到陌生、有距离感,而我们一旦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情境,就会催发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从书籍《运河名称——苏州》的出版助推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新闻情境入手,结合图文向学生展示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就是隋朝大运河,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这样的方式角度新颖,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运河的历史作用,又能催发学生探究出对运河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有效措施。所以说,有价值的趣味情境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之产生探究动力的良好手段。
       二、抓好问题设计,诱引学生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淳淳教诲,告诉我们诱发学生思维参与学习的积极作用。而我们现行学生,很多没有主动学习习惯,更不主动去思考,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诱发学生思维启动的问题载体,来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点燃思维火花,打开广阔思路,通过思维参与进而调动学生探究欲望,产生探究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讨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历史问题的来源是广泛的、多元的。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眼光,综合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使提问和学生个人的问题发生共鸣,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教师的问题要有创意,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要能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思维过程中所得到的那些可以继续拓展的思维结果,从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动力,又让学生享受到了自我创造的愉悦,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给予富足空间,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实践中的探究式学习,很多时候都是课堂的点缀,探究任务刚布置,就草草收场,这样的探究实则没的多大意义的。实施探究式学习,我们要根据探究任务的难度和多少来确定探究时间与空间,不是为了装点课堂或节约时间来设置安排。在我们奠基教育中实施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为了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一种精神、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能力。而这些的实现,需要我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在过程中去培养、去落实。所以,我们要抱有正确的教学观,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自由度,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时空环境里,自由地开展研究,自主地经历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表达,才会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加强巡视指导,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其实施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参与;提出探究任务,引发学生探究参与,还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积极地来回巡视指导,指点探究方法,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实践中,我们要对学生的探究选题、探究方案、探究过程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指导,让学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般的顿悟。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发展他们个性,激发和保护其探究热情,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宽松环境。例如在讲授“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再带领学生“乘着时间的隧道回到唐朝”,经过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说:“朕是唐朝的皇帝,身上穿着考究的丝绸衣服,经常在大堂之上接待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名士……”有学生说:“我是唐朝的商人,销售高档的陶瓷,无论是越窑的青瓷,还是邢窑的白瓷,我都应有尽有。”有学生说:“我是唐朝的农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庄稼,农田里的收成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引发学生探究行为,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角色,并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进入知识习得与建构状态中。
        总之,实施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是我们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历史教师要担当起这个重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构建历史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最终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庆,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年。
  [2]马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林淼,探究式学习:还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权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10:06
  • 【点击频次】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