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试论低年级学生易错字的有效教学

 

【作者】 俞亚波

【机构】 浙江新昌县南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学生能正确书写并运用所学生字、词,已是成功一大半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由学前儿童迈入小学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对易错字进行归类分析,防微杜渐,采取内容上积极健康,方法上科学、有效的途径,帮助引导学生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率,从而扎实识字写字基本功。教师可以聚焦易错字,并从生活中快乐识字、教学中正面干预和课后及时巩固三方面展开尝试,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语文。
  关键词:  低年级   易错字     有效教学
  在低段语文教学批改中,语文老师经常碰到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如“满”字,学生往往会写成上下结构,“落”字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满意”会写成“满易”,“尤其”会写成“由其”等等,从这些错题作业中,我们感受到了必须阻止错别字出现的严峻性。
  实行新课标以来,低年级阶段语文识字量大增,要求读写分开,多认少写[1]的教材编写,给教师在识字写字环节设计上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快乐轻松认识较多的生字,如何让孩子们正确书写所教生字,正确运用所学生字、词语,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避免或减少写错别字的现象,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体现语文素养打好基础……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低段语文教师,教师们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和成长着。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师必须找出其出错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了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写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2]错别字出现在笔尖下,所以重视写字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新课标教学纲要规定每个课堂设计要求有10分钟的写字作业时间,可见语文教研组对学生写字方面的重视。教师要抓住10分钟课堂写字或作业时间,为学生搭好写字的课堂平台,使学生把作业写正确、美观。为此,低年级教师从人教版一、二年级共四册语文教材中的生字表(二),即要求会读、会写、会理解、会运用的生字中统计出易错字共213个,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错字大部分是因为字形相似或字体笔画复杂影响低年级学生对生字、词的混淆而产生,别字则因为音同或义近混淆而出现。教师聚焦易错字,由学前儿童迈入小学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内容上积极健康,方法上科学、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引导学生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率,从而扎实识字写字基本功。
  一、生活“加油站”——快乐认字
  写字是识字的一种综合能力,必须借助大脑精细的分析、综合,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完成。[2]可知,写字是一种活动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来的字正确、美观。写字的过程中却由大脑精细的分析和综合完成的,学生不写错别字,认识汉字的过程尤其重要。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错别字产生是因为识字量太大,而汉字中又有许多字词音近或形似或笔画太复杂导致,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心理发展特点的低年级学生,[3]对形似或笔画复杂的汉字更加容易混淆。面对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认字,因为只有对字词有了深刻的印象,才能减少学生写字时用错字的现象。
  现在的学龄儿童经过幼儿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见的汉字,一年级教师应该在第一学期加强拼音教学,掌握好拼音工具,每天鼓励学生阅读“注音读物”20分钟,这样,学生在阅读情境中认识到了很多生字,还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课间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生活环境中,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汉字,比如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可多了,“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汉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如果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相信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大为增强。学生认的字多,显然对字的熟悉程度加深,在课堂中再次学习时也不会与其他字相混淆,还能准确地说出与其相似的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此时学生学习的心情无比轻松愉悦,对于生字的学习也是信心满满,不再有识字量大带来的压力和学习生字而感到枯燥的低落情绪,那么易错字也随之减少。
  二、课堂“先入为主”——正面干预
  心理学研究指出,预防错误比纠正错误更重要,也更容易。如果小学生的书写多次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在脑海里形成错误习惯,而要纠正这种已经形成的错误习惯,就要将已经建立的错误联系系统打破,通过矫正与强化,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正确的联系系统。[5]因此纠正已经形成的错误是非常困难的,不会一蹴而就,并且还可能出现反复。既如此,教师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干预,力争将错别字杜绝在学习之初。
  “先入为主”,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当然,教师让学生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正确,记忆深刻的字词,即使把音近或形似的字放在一起,也不会混淆。有些教师刚教学生书写几个生字,就让学生根据生字听写组词,结果出现了许多音同的别字词语。如果能将要听写的词语汇总,让学生读一读,再动手抄一遍,即使不听写词语,学生也能在作业本上很好地表现。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应该在学生没有出现错误前进行“先入为主”地有效正面干预,以减少和避免易错字的出现。
  1.联想法
  联想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生活情境等启发学生记住易错字,如“瓜”字,问:西瓜长哪里?答:西瓜藤里躲。教师用彩笔强调学生容易漏掉的藤上西瓜(一点)。这样的联想法,既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使学生对关键的笔画记忆深刻。有很多生字因为形似,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少一笔或多一笔,有些字易与字形相近的字混淆。如果在教这些字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将字的笔画特征想象成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学生印象深刻,就不会忘记。如“竹”字左右部分非常相似,告诉学生 只有一个钩外,还可以通过情境让孩子加深记忆:“竹”的左右两部分,多么像我们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左边像爸爸,右边像妈妈,爸爸妈妈长得可像了,只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原来妈妈怀里躲个小宝宝(尖尖的小竹笋)。又如区分拨、拔两个形近字,将“拔”字联想成“萝卜”、“快要掉的乳牙”、“草”等实物(竖折中的竖)拔走了,可以组词为拔草、拔牙、拔萝卜等。而用“拨”时则体现借用“手指”或“尾巴”等工具(将短竖联想成手指等工具)的一个动作过程,组词为拨珠子、拨头发、小鱼拨水等。从活动结果来看,99%的学生不再混淆这些生字的用法,这样的启发能让孩子们对形近字的精细分化产生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抓住字形的关键笔画,自主地分化易错字,从而不写错别字。
  2. 比较法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2]辨析比较,区分异同,对于相似字词也能形成精确的分化抑制,帮助学生把字词书写正确。通过组词,组多个词语让学生在组词过程进行视觉强化生字,同时也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因为词义在生活实践中有的常用,有的例举几个句子就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即使字形再相似或音相同,通过比较组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忆生字也要比书写记忆的效果好。干扰理论指出,对于相互干扰的相似字词使学生的记忆痕迹相互重叠、掩盖,甚至出现变形的错字[3]。采用“家族”归类区分混淆字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把某个字换偏旁,互相比较来增加记忆,如“钱”字,去掉金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浅”,加上皿字底,变成“盏”,并对每个形近字进行扩词比赛,比比哪个学生掌握得更好,一道题能使学生复习巩固很多生字,更能让学生区分形近字各自的形态和用法,再也不会因为“盏”字写成少一横或少一点而担忧,因为“盏”字归类到“钱”、“浅”家族中,也给与之混淆的另一家族“浇”、“烧”、“绕”、“晓”等组组词,就不会将这些字写成两横或右上加点(个别学生除外)的错字了,因为以上是各自的两个“家族”。另一种是音同或音近字,需要孩子们精确地明白字词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比如“在”和“再”、“做”和“作”、“坐”和“座”、“哪”和“那”等字,采用“一字开花”的组词比赛,比比谁开的花最多,最好看,并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在词语情境中明白该字的用意。
  3.口诀、字谜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所以探究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小学生最喜欢玩游戏,如果让学生编口诀、猜字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特别开心。如: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用剪刀剪掉了羊毛。学生猜了好久,最后,出示“南”字,并一边解说,一边用笔勾出笔画。即有只小羊被关在羊圈里(竖,横折钩),用剪刀(一横一撇)剪掉了羊毛(少了一横)。又如出现错误率很高的“游”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小孩子必须在成人的带领下,才能去方方的池塘里玩水、洗澡(打一字),即“游”字,还可以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一举两得。如果让学生给易错字创造性编个谜语,使同学们牢牢地记住该字,学生还会立刻开动脑筋,结果好谜语接连不断。学生能形象性地根据生活情景编谜语。如:有一个小朋友伸出手,五指并拢,放在眼睛前面,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这个谜语是许多老师寻找记忆“暖”字方法的“救星”,因为谜底“暖”字在以往作业中出现错误率很高。总之,猜谜,编口诀的过程成了学生掌握难字的关键时刻,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好途径。
  4.书空笔顺法
  对于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生字,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外,书空笔顺是从细处入手记忆生字的好办法。每个生字都是由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构而成,通过书空笔顺,让学生弄清了笔画的前后顺序,巩固了笔画的名称,将难写易错字精细到极点。教学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有顺序地问答式书空:第一笔,(学生边回答边书空)第二笔,(学生边回答边书空)第三笔……依次书空。第二,连起来集体边说边书空。第三,“做操游戏式”巩固书空:比谁的手指最听话,旨在看谁的手指动作不一样,如果学生还没掌握笔顺,就要根据活动情况再进行练习。
  在课堂写字教学过程中,先入为主的正面干预效果明显,教师可以分散或综合运用。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提倡正面干预,杜绝负面干预。班主任培训中,经常也有专家指出:孩子的错误是要被扩大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强化错误,孩子就更容易犯这个错误。正面的强化干预,有助于记忆,负面的强化干预,反而使结果更糟。比如,教师将错误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不要写错某一笔,结果,大部分同学就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就是错误被扩大了,所以负面干预是不可取的。
  三、课后“错了不再错”——及时巩固
  1.多感官参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小学一二年级3572名儿童调查发现,错别字中,由于观察不精细,对整个字形只有模糊印象而出现的错字占88.21%。[6]尽管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学生也通过比较,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知识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干扰着原有的记忆,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在作业本上依然会发现以前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复习巩固,让易错字不再重演在作业本上。教师适时将易错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抄一抄(一般3次),并提醒学生某个字要特别注意。这种眼、嘴、手等多感官参与的复习,再加上分散多次地复习,是巩固生字、再次正确记忆、减少遗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一边玩,一边学,再次巩固易错字,提高作业的质量。
  2.游戏巩固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每一个孩子都要快乐。如果有游戏陪伴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丢手绢”是老少皆知,小孩特爱玩的游戏。其中的一项游戏规则是“被放手绢的人要是不知道被放了手绢,而被丢手绢的人捉到的话,他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在学生普遍性要写错一个字时,不妨用用丢手绢的规则,即提醒强调后要求学生不能出现错字,如果出错的话,该同学需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一宣布,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把字形记得尤为深刻,结果一个班同学没有出现错字或出现一个两个。当然那出错的学生表演了节目,活跃了气氛,给自己一个警告,以后会更专心地学习。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书写也整洁美观多了,这样良好的作业质量为扫平错别字铺平了道路。
  总之,聚焦学生的易错字,正确对待易错字,我们要树立为预防而教的观念,更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因素,不能忽略对易错字字形的辨析和区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规避可能出现的错误,帮助引导学生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5: 1~23. 
  [2]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94~133.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241.
  [4]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197.
  [5]冯小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语文教学,2003,(02):19.
  [6]吴立岗.观察力及其培养[J].上海教育,1980,(07):3.
  附录:
  低段年级学生易错字归类分析和干预
  表1: 一年级上册












































  表2:一年级下册






















左右反写或将左边的“矢”写成“失”。
在黑板上认真写“矢”,大小事平常的10倍左右,吸引注意。












  表3:二年级上册




































  表4:二年级下册



















躺、躲





























写成“未”。
观察比较组词。口诀:末日黑暗无边,上长下短黑压压。


与“须”混淆。
组词理解用法。


写成“酒”,还与“撒”混淆。
比较组词区分。


将点、提写成“土”或笔顺搞错。
书空笔顺。


写成走之。
书空笔顺。


少写撇或空处加点。
提醒强调后游戏巩固。


受“衣”影响,尸字里多写撇。
联想法。学生做展翅动作,一手是短撇,一手是最后的捺,竖提是身子,没有第三只手或尾巴(撇)。
游戏巩固。


右上加点,受“烧”、“浇”等字的影响。
归类分析并组词。“晓”、“烧”、“浇”等。


将点漏掉。
口诀:留下一点(要写点)。

密、蜜
同音字混淆。
比较区分后组词理解用法。


将“古”写成“八口”。
与“商”比较分别组词理解。

够、沟
容易混淆。
声调不一样。口诀区分:够了,加个句号就结束。水沟里像钩子里高低不平。


将竖折写成横。
提醒强调后游戏巩固。


将单耳写成双耳。
提醒强调后游戏巩固。

辉、煌
相互影响,将辉写成火字旁,将煌写成光字旁。
比较后组词区分理解用法。

喝、渴
右下易写错,还相互影响,分不清。
联想法。人类离不开水,右下里面是人,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口诀区分:喝水要用口(口字旁)。口渴需要水(三点水)

使
少写右边的一横。
提醒强调,游戏巩固。


斜钩上加一撇。
提醒强调,游戏巩固。


“专”中的竖折折分开写。
巩固“专”字,竖折折是一笔写成。


下面加点或上面加撇,受“舟”影响。
口诀:一颗丹心,只有一点。
与“舟”字比较组词理解。


与“题”混淆,“是”里少写长横。
比较组词区分理解用法。提醒长横需要写漂亮。


“是”字少写长横,还与“提”混淆。
提醒学生把“是”写漂亮。
比较组词区分理解用法。


“扁”的框中多写一横。
联想法。扁成一横。


写成“阵”。
口诀。耳东陈,姓陈(班中学生姓氏中找一找),帮助记住该字。与“阵”比较组词分辨。


右边漏写点,受“忘”、“慌”等字的影响。
提醒强调:留下来的水珠(点)。
游戏巩固。


中间的竖撇容易漏写,受“迎”等字的影响。
联想法。“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数柳枝随风飘,竖撇就是垂下来的柳枝,多美啊!


少一点或将点写在“土”的右上角(受‘厌’等字的影响)。
口诀:压到最底下的框里了。


横较多,很难分布。
按笔顺分割部分:千加草头再加倒二。比较四横:草头横最长,千中横第二长,最后横最短。


左边的笔顺易错。
书空笔顺,提醒第二笔是竖提。


“失”要写成“矢”。
口诀:小铁匠丢失了一把铁斧头,凭着自己的诚实,获得了一把金斧头。


少写底下一点,与“纸”等字混淆。
口诀:底下有点。


漏写右上点或少写一横。
与“钱”、“浅”等字归类,并分别组词。游戏巩固。


多加一点。
联想法。慌得把点弄丢了,提醒学生不加点。游戏巩固。


右上两点易漏,右中的点、短撇方向易朝外。
联想法。碰碰车的两根天线(点、撇)。游戏巩固。


与“摘”的右边部分混淆。
联想法。七嘴八舌地讨价还价,八口商,十口摘。
比较分辨,再组词。


右边易写成 “未”。
观察形声字,“末”是声旁。
游戏巩固。


与“评”组词后,“批”字也成了提手旁。
联想“批”字:一家三口手拉手,中间是个小朋友,妈妈留着一根长辫子。
比较后组词。


“十”字易出头。
提醒后游戏巩固。


竖提是连起来的,易分开写或写成“人”字。
提醒强调是钩钩,游戏巩固。


中间易错,与骄组词后,相互影响,会写成“傲骄”。
讲故事。骄傲的人学了“一”、“二”、“三”就不想学了,结果闹得写“万”出笑话。
比较两字,分辨组词。


易漏点。
联想法。胳膊上有“痘疤”(孩子们接种疫苗留下的疤),不要忘了有点哦!


写成左右结构,写成月字旁。
联想法。像竹子一样的青筋,竹字头。


“曹”字的中间横漏写或再多写一横。
观察分析。右边部分加一加:一加曲加日。
口诀:一首小曲真好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右边写成“支”。
联想:敲门有礼貌,不然,横穿过竖把门儿敲坏。


给“亡”加点或下面写成“土”字。
提醒强调后游戏巩固。


“土”中加点,受“压”字的影响。
口诀:木庄木庄桩桩桩。


易漏点。
口诀:讨厌厂里的那条狗。


把“士”写成“土”或“十”。
提醒强调后,游戏巩固。


右边撇较多,分不清四个撇。
联想法。写一个大大的“派”,提醒学生右边部分:抬头(平撇),挺胸(竖撇),抬起下巴(平撇),单腿站直(竖提),抬手,抬脚(撇和捺),气派地向前走去。


下面的“大”写成“犬”。
联想法。竖起大拇指表扬。


与同音字“迷”混淆。
口诀:用嘴巴说谜面,嘴巴猜谜底。(用言字旁)
比较组词理解用法。


“九”加点,受“热”影响。
口诀:拿木头当柴火烧九缸水。


中间少一横。
提醒,游戏巩固。将“寒”在黑板上认真地写好(平时的10倍),提醒学生宝盖下的井(用彩笔强调),加长横。


右边的“垂”中,横较多,难分布,易写错。
联想法。眼睛垂下干什么?(睡觉,是目字旁)
“垂”字再次巩固(千加草头再加倒二)。


少一点写成了“斤”字。
比较分辨,再组词。


写成“勾’.
比较分辨再组词,游戏巩固。


点、撇的方向易朝外。
联想法。上课要严格要求自己,两只耳朵竖起来听课。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08:47
  • 【点击频次】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