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主体能动性是“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内驱。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去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能动性 激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传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其主体能动性渐失,甚至只能依赖教师的灌输而获得新知了。而且这种获得也只能是一些基本知识的解题技能,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特别是实践性特强的语言交际运用技能,是这种教育模式无法解决的。因此,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唤回学生主体意识,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彰显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角。
一、创造愉悦民主学习氛围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强压之下,哪来的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哪来想象驰骋、思维放开的灵动效果。而只有在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才能放飞翱翔。教育心理学家说得很明了:“处于积极愉快的环境的师生大脑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思维高度活跃,当然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前提。因为处于紧张或者是压抑环境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存在逃避心理,战战兢兢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去求知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良好课堂环境的创造,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评价中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授彭兴顺在其《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中写道:“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是的,教育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要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我们就必须先唤醒他们,而唤醒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欲望,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能动主体。实践中,关于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读、活动竞赛、激励评价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目的,这些方法都能唤醒学生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主体。例如在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我们可以创设Sam says游戏情境教学。教师说部位,学生做动作。当教师说“Sam says‘touch vour nose”。学生就用手触摸鼻子,而当教师的指令中只有“touch your nose”时,学生则保持不动的姿势,有用手触摸鼻子的则属犯规。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活动反应能力,又免去了他们学习的枯燥感,从而有了自主学习需求。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新课标明确说到:“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驱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主体性的良好方法。实践中,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体验英语知识的变化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英语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传统“定语从句”教学,一般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讲授基本知识点,开展题海式练习,便可让少数人达到“应试”目的。而在促进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下,我们仍走传统老路,显然不能促进学生全员发展的要求。而如果我们转变教学方式,选择任务型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唤醒学生主体性,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学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分析①The hours that the children spend in their one way relationship with television people,undoubtedly affect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real-life people。②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③This is the case where he’s had all his money stolen。④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这样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上述句子的特点,进而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最好还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为宜,这样更有利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去完成,即实现人与人竞争、组与组竞争的良好态势。
四、搭建自主展示平台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习学科,没有真正的活动实践,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就是一纸空话。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而新课标也明确说到:“英语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我们课堂并不注重学生听读能力等英语必备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大量出现。这显然有悖新课标要求。今天,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搭建学生自主展示平台,使其在教师创造的民主环境中愿意走进英语课堂,愿意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教学Sports and good health时,由于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运动和健康,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便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如A: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B:I exercise about three times a week.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让他们在成功信心驱使下更加彰显主体能动性。
当然,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讲述,更无法全部道来。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需要怀着务实之心,带着具有新理念特质的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在发展英语素养的前提下,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陈敏芳,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凸显学生主体性[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能动性 激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传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其主体能动性渐失,甚至只能依赖教师的灌输而获得新知了。而且这种获得也只能是一些基本知识的解题技能,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特别是实践性特强的语言交际运用技能,是这种教育模式无法解决的。因此,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唤回学生主体意识,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彰显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角。
一、创造愉悦民主学习氛围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强压之下,哪来的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哪来想象驰骋、思维放开的灵动效果。而只有在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才能放飞翱翔。教育心理学家说得很明了:“处于积极愉快的环境的师生大脑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思维高度活跃,当然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前提。因为处于紧张或者是压抑环境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存在逃避心理,战战兢兢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去求知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良好课堂环境的创造,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评价中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授彭兴顺在其《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中写道:“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是的,教育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要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我们就必须先唤醒他们,而唤醒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欲望,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能动主体。实践中,关于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读、活动竞赛、激励评价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目的,这些方法都能唤醒学生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主体。例如在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我们可以创设Sam says游戏情境教学。教师说部位,学生做动作。当教师说“Sam says‘touch vour nose”。学生就用手触摸鼻子,而当教师的指令中只有“touch your nose”时,学生则保持不动的姿势,有用手触摸鼻子的则属犯规。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活动反应能力,又免去了他们学习的枯燥感,从而有了自主学习需求。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新课标明确说到:“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驱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主体性的良好方法。实践中,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体验英语知识的变化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英语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传统“定语从句”教学,一般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讲授基本知识点,开展题海式练习,便可让少数人达到“应试”目的。而在促进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下,我们仍走传统老路,显然不能促进学生全员发展的要求。而如果我们转变教学方式,选择任务型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唤醒学生主体性,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学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分析①The hours that the children spend in their one way relationship with television people,undoubtedly affect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real-life people。②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③This is the case where he’s had all his money stolen。④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这样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上述句子的特点,进而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最好还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为宜,这样更有利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去完成,即实现人与人竞争、组与组竞争的良好态势。
四、搭建自主展示平台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语言学习学科,没有真正的活动实践,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就是一纸空话。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而新课标也明确说到:“英语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我们课堂并不注重学生听读能力等英语必备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大量出现。这显然有悖新课标要求。今天,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搭建学生自主展示平台,使其在教师创造的民主环境中愿意走进英语课堂,愿意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教学Sports and good health时,由于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运动和健康,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便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如A: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B:I exercise about three times a week.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让他们在成功信心驱使下更加彰显主体能动性。
当然,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讲述,更无法全部道来。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需要怀着务实之心,带着具有新理念特质的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在发展英语素养的前提下,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陈敏芳,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凸显学生主体性[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58:52
- 【点击频次】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