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备的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保证有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职业的追求和应尽的责任。我认为有效英语课堂教学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抓起。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日趋多元化,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要从整体认识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仔细推敲教学方法,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相对应的听、说、读、写语言知识技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是新鲜流动的。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正确;要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新的教学活动,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光靠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价值,还要靠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学习、观察、钻研、反思、总结,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养成写教后感的习惯。
三、讲究授课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外,还需要学生做足够的预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教师而言,就需要讲究授课的方式了。
英语授课类型分为单词教学、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授课方式的多样化。譬如:在教学单词时,多采用构词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阅读教学时,因为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话题与知识点,多要求学生背诵、复述一些课文,牢记并能灵活套用典型例句……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运用多个感观牢记信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交流,显得累而不腻,活而不乱。时刻以一种渴望实践的积极心态,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各种课堂英语实践练习,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外,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学生要想有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有了目标的激励,他们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做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没底,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课前预习的方法有多种,学生可以自己查词典预习课文,将不知道的句型做出标记以便老师讲解时作为重点去听,也可以自己仿照例句用新词造句练习。
3.专心听讲,勤做笔记
光有很好的课前预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专心听讲。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重点句型,力争在课内就把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并当堂消化。
4.及时复习
光做笔记却不去及时整理或复习是不行的。因为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素质的加强,才能在课堂上导演得游刃有余,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陶醉于你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上课,做笔记,学会课前预习,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互动之乐园。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日趋多元化,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要从整体认识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仔细推敲教学方法,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相对应的听、说、读、写语言知识技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是新鲜流动的。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正确;要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新的教学活动,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光靠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价值,还要靠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学习、观察、钻研、反思、总结,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养成写教后感的习惯。
三、讲究授课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外,还需要学生做足够的预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教师而言,就需要讲究授课的方式了。
英语授课类型分为单词教学、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授课方式的多样化。譬如:在教学单词时,多采用构词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阅读教学时,因为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话题与知识点,多要求学生背诵、复述一些课文,牢记并能灵活套用典型例句……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运用多个感观牢记信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交流,显得累而不腻,活而不乱。时刻以一种渴望实践的积极心态,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各种课堂英语实践练习,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外,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学生要想有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有了目标的激励,他们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做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没底,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课前预习的方法有多种,学生可以自己查词典预习课文,将不知道的句型做出标记以便老师讲解时作为重点去听,也可以自己仿照例句用新词造句练习。
3.专心听讲,勤做笔记
光有很好的课前预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专心听讲。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重点句型,力争在课内就把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并当堂消化。
4.及时复习
光做笔记却不去及时整理或复习是不行的。因为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素质的加强,才能在课堂上导演得游刃有余,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陶醉于你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上课,做笔记,学会课前预习,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应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互动之乐园。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58:08
- 【点击频次】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