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及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 戚 巍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语文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指和教学活动有关的能力。系统、扎实、渊博的学业知识加上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教好,因而语文教学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业务修养的主要内容。1.语文备课能力,包括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和编写教案等能力。2.语文施教能力,包括组织教学、讲话、听话、书写、教具运用、教学应变能力等。3.语文考评能力,包括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和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树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即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优化,个性专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价的质量观;树立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的观念,确立评价学生重综合素质、重实际能力的人才观。教师要用上述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做到“三要”: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2.强化专业素质,适应教材变革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素养功底、过硬的基本教学技能。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语文活动、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的理性知识,必须懂得科学的用理性知识指导的语文技能训练是提高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中介。语文能力达不到理性、自觉的水平,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世界教育中的语文教师。教师要“授业”,就必须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应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学术水平,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语文教师来说,就要对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广义地说,即教材中所反映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世风人情、所阐述、所渗透的革命理论、伦理道德,所说明的物性事理,所抒发的种种情志等;狭义地说,即语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科技小品、科技幻想作品的读写知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知识也应加以充实。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开合自如,得心应手。
  3.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拓展语文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语文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充分调动网络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应当以同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己任,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指导为突破口,身体力行,教会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WWW(全球信息网)、E-mail(电子邮件)、Archie(信息查询)、Netnews(网络新闻)等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交往、学习乃至工作、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阅读方式上,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在写作方式上,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从传统纯文本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谋划与写作,并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走向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以及在远程交流中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化和群体化(如上传、下载、聊天等)。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这些变革,是不以传统的经典的语文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提高和培养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是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4.加强心理修养,保持心理健康。
  教与学都是心理活动,教育工作必须心理学化,所以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调节心理的技能。语文教师的学科对象言语,培养的读写听说言语交往活动能力就是心理活动、心理问题。所以语文教师不但应学好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更应学好言语心理学、言语教学心理学,从而掌握好调节心理的技能。就心理方面而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知道,教师的心理毛病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危害更大。因此,教师率先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自我抵御能力十分必要。诚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角色要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平等参与者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传授者,师生关系是授受型的,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学习,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行决断,教师失去了对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从劳动的个体性到合作性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劳动个体性的特点,各自独立工作,明确分工,交往协作有限。而语文教学是一个接力工程,一个人抓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需要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合作,更何况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需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各科老师,以至家长、社会成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人际交往的艺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再即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顺利实现上述转变将要求教师有更健全的心理素质。
  总之,国运兴亡系于教育,教育兴亡系于教师。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的素养。当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高,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也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一身多能”。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者,而且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美好灵魂的塑造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现代发展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33:07
  • 【点击频次】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