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巧用单元导语 整合习作方法

 

【作者】 杨炳光

【机构】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习习作既需要观察生活、多读好书,也需要学习表达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习作方法,便于更好地表情达意。只要积极梳理“单元导语”,适当加以细化、归类,就能整合习作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表达,提升习作水平。
  1.学习观察方法。
  四上第二单元导语指出:“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观察是认识的天窗,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观察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身体感受,用大脑想。观察有一定的顺序,要抓住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引导学生聚焦有关句段,体会其观察方法:一是细心观察,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二是连续观察,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学习说明方法。
  五上第三单元导语指出:“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本组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说明方法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可以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
  3.学习抒情方法。
  五上第二单元导语指出:“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方式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直抒胸臆等。
  4.学习动物描写。
  四上第四单元导语指出:“我们来认真读一读,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描写动物,既可写形态、颜色、大小等动物的外形特点,也可写性格、脾气、活动等生活习性,既可写坐着、站着、卧着时的静态,也可写奔跑、打斗等活动时的动态。
  5.学习人物描写。
  五上第六单元导语指出:“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人物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人物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状态。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既有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对比描写。
  6.学习景物描写。
  五下第八单元导语指出:“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进行描写。景物描写既可描写事物的形态、形状、颜色、大小、数量、位置等静态,也可描写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静态和动态描写手法:描写小艇的样子和内部设施,是静态描写;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极具动作性和跳跃性,是动态描写;介绍小艇的作用,白天小艇最忙碌,是动态描写;夜晚戏院散场,人声喧哗,是动态;半夜过后,人们各自散去,水面静寂,城市入睡,是静态。这样静态与动态交替进行,笔法灵活多变,画面动静错落,对比鲜明,生动有趣。
  7.展开联想和想象。
  六上第一单元导语指出:“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作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使作文内容更充实,感情色彩更浓烈。如《山中访友》一课,想象丰富、新奇,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把悬崖看成了一位智者,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8.了解叙述顺序。
  六下第三单元导语指出:“还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文章的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所谓倒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情景提在前边叙述,然后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开头一段采用的倒叙方法,然后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呈现了四个片段:被捕前,李大钊烧掉文件和书籍;被捕时,面对残暴的敌人,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李大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无比沉痛。这样开头,洋溢着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9.学习说理方法。
  六下第五单元导语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说理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说理的方法主要有举例、道理、对比、比喻、引用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确定其观点的是与非,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抓住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从水的漩涡旋转方向发现跟地球自转有关、从盐酸花瓣变红发明酸碱试纸、从睡觉者眼珠转动发现在做梦等三个事例,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聚焦一个“单元导语”,就会明确提示的学法因子。盘活所有“单元导语”的学法因子,整合读写方法,就能构建读写学法系统。只要以学定教,还学于生,传授学法,学生就会尽快掌握读写基本方法,给力自主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27:17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