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论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策略

 

【作者】 李培会

【机构】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级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在现代中学德育中,专制型的班级管理方式因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早已被大家否定和淘汰。民主化班级管理虽是德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无疑是实施民主化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字:班级管理 初中生 自主意识 培养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身体和心理往往都处于一种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自觉性和盲目性皆有的状态中。所以,如何对初中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民主化管理,其关键在于如何能够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所谓自主意识,就是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能依照自己的思路来看待和处理事务,其核心是自信和独立。自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有高水平自主意识的人,相信自身的潜力,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能独立确立目标,并努力寻找机会去实现目标。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
  那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首先,制订自主管班计划,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老师要通过目标的确定来明确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义务,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中来。具体操作办法是:在学期开始就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主要工作,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做执行者,也要同时兼任监督者。如此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主意识,然后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
  其次,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必须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动生成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培养。
  再次,激发自管自育欲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班级管理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不仅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
  然后,开展各类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活动是集体的生命。因此,班主任在活动性教育过程中,要培养、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都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性教育应有的作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实践锻炼机会。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最后,建设班级人文氛围,发展学生自主意识。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或氛围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要创建以全班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为目标的班级人文氛围。
  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班级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以发挥。所以,只有努力培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全面启动班级管理各项要素的运作,也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德育目标。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22:47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