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教育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所具有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如何,不仅与教与学的方法紧密相关,还取决于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习动机,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实现激发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评价的科学性等措施实现。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题教学;学习动机;激发
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使人们有意识作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动机不只是兴趣或驱动力。动机由“行动的愿望和决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活动中所投入的精力”“参与和兴趣的保持”四部分组成。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智商(IQ)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EQ)即非智力因素,却能影响人的一生。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上的缺陷所致。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毫无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现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影响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大体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源于人的自身的需求,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1)安全的需要。学习环境、学习任务、教师的态度应给学生以安全感,不应使学生产生任何恐惧感。(2)归属和爱的需要。学生需要同学和老师的爱护、友谊和认可,需要被接受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3)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赞许和肯定。(4)认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探索理解和解决疑难的欲望。(5)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需要体现成功,证实自己的能力,表现自我潜能。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的期望和信任,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奖励与惩罚。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化学学习的动机是指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化学的一种学习意向。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策略和成绩。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动机激发的原则。在动机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自我实现原则和乐学原则,其中乐学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有力的因素。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营造一个和谐、快乐、友好、安全的学习环境。
2.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始刻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个性的表现。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杜绝“弃儿”的出现。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究、探求知识的源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用实验、挂图、模型等直观的手段启迪激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易做的、没有危险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亲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②巧用化学科技发展史的具体事例,提高学习兴趣。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智慧的历史,利用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既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可培养学生刻苦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和积累,就能把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上,使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如在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时,联系衣服上沾了墨水如何洗掉,褪字灵为什么能褪掉字迹;在学习酯化反应时,联系到做菜放点酒和醋,菜的味道特别香;酒收藏时间愈长愈香醇,价值愈高。
5.强化教学的新颖性。新颖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否则就会出现老面孔,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可以穿插化学趣味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如在学习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我补充了如下的兴趣实验。教学开始,我展示给学生一张白纸,并说要变一个魔术,用水在白纸上喷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接着将纸固定在黑板上,用喷雾器将水喷洒在纸上,果然一只小鸟在蓝天飞翔的蓝色图案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急于寻求答案。这时教师及时说明白纸上的图案是事先用淀粉碘化钾溶液绘制而成,喷洒器里装的是氯水,并引导学生看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时事,最新时事与化学结合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前沿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可。如三鹿奶粉事件、神六飞天、假酒案、奥运火炬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6.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传统的学校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秀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和喜欢;相反,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得不到老师应有的重视,有些甚至成为“弃儿”。这样单纯以化学成绩评价学生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甚至会使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办法,把平时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格式规范等都作为评价标准。对个别智商较低、学习十分困难的学生,只要他学习态度认真,甚至有很小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可以信任教师,自己在上化学课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从而逐渐对化学充满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题教学;学习动机;激发
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使人们有意识作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动机不只是兴趣或驱动力。动机由“行动的愿望和决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活动中所投入的精力”“参与和兴趣的保持”四部分组成。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智商(IQ)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EQ)即非智力因素,却能影响人的一生。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上的缺陷所致。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毫无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现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影响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大体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源于人的自身的需求,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1)安全的需要。学习环境、学习任务、教师的态度应给学生以安全感,不应使学生产生任何恐惧感。(2)归属和爱的需要。学生需要同学和老师的爱护、友谊和认可,需要被接受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3)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赞许和肯定。(4)认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探索理解和解决疑难的欲望。(5)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需要体现成功,证实自己的能力,表现自我潜能。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的期望和信任,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奖励与惩罚。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化学学习的动机是指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化学的一种学习意向。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策略和成绩。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动机激发的原则。在动机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自我实现原则和乐学原则,其中乐学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有力的因素。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营造一个和谐、快乐、友好、安全的学习环境。
2.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始刻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个性的表现。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杜绝“弃儿”的出现。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究、探求知识的源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用实验、挂图、模型等直观的手段启迪激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易做的、没有危险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亲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②巧用化学科技发展史的具体事例,提高学习兴趣。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智慧的历史,利用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既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可培养学生刻苦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和积累,就能把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上,使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如在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时,联系衣服上沾了墨水如何洗掉,褪字灵为什么能褪掉字迹;在学习酯化反应时,联系到做菜放点酒和醋,菜的味道特别香;酒收藏时间愈长愈香醇,价值愈高。
5.强化教学的新颖性。新颖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否则就会出现老面孔,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可以穿插化学趣味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如在学习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我补充了如下的兴趣实验。教学开始,我展示给学生一张白纸,并说要变一个魔术,用水在白纸上喷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接着将纸固定在黑板上,用喷雾器将水喷洒在纸上,果然一只小鸟在蓝天飞翔的蓝色图案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急于寻求答案。这时教师及时说明白纸上的图案是事先用淀粉碘化钾溶液绘制而成,喷洒器里装的是氯水,并引导学生看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时事,最新时事与化学结合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前沿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可。如三鹿奶粉事件、神六飞天、假酒案、奥运火炬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6.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传统的学校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秀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和喜欢;相反,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得不到老师应有的重视,有些甚至成为“弃儿”。这样单纯以化学成绩评价学生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甚至会使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办法,把平时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格式规范等都作为评价标准。对个别智商较低、学习十分困难的学生,只要他学习态度认真,甚至有很小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可以信任教师,自己在上化学课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从而逐渐对化学充满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17:47
- 【点击频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