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心得体会
【关键词】 ;
【正文】通过这次“国培计划”农牧区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远在珠峰脚下的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认识。
本人是一名从教7年的小学教师,可以说对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无一不精,但是通过这次国培,我才发现我自身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有效提高雪域高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专家和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宛若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分外娇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经过这次的培训对我们在农村一线教师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1、老师必须在学习中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得以有机整合,师生关系得以和谐构建 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无限的知识将迎着方法之刃而解。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2、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3.要注意做好角色转化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阳光幸福。
4.善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5.要懂得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6. 老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和城里教师面对高压不同,农村教师相对压力较小。但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学习力的竞争,农村教师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思想落后,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期地积累。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长期地积累。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才能使人生和职业获得成功与欢乐。所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要与时俱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哪怕就是偏僻的山村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人是一名从教7年的小学教师,可以说对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无一不精,但是通过这次国培,我才发现我自身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有效提高雪域高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专家和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宛若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分外娇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经过这次的培训对我们在农村一线教师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1、老师必须在学习中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得以有机整合,师生关系得以和谐构建 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无限的知识将迎着方法之刃而解。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2、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3.要注意做好角色转化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阳光幸福。
4.善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5.要懂得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6. 老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和城里教师面对高压不同,农村教师相对压力较小。但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学习力的竞争,农村教师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思想落后,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期地积累。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长期地积累。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才能使人生和职业获得成功与欢乐。所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要与时俱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哪怕就是偏僻的山村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 【发布时间】2015/10/2 10:42:28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