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许思考

 

【作者】 吴明松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酉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提问的各个环节做起,“设问”、“提问”、候答、答后评价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  有效性  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组织手段,是开启师生互动对话的重要平台。用好提问这种手段,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能诱发学生思维,聚焦学生注意力。可以说,提高提问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但从实践来看,正由于提问的常见性,导致了个别教师使用的随意性,不注重“问源”的精心设计,不强调提问的方式方法,不追求问后效果的及时评价,致使提高效果大打折扣。那如何提问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可从“设问”、“提问”、“答问”、“问后评价”四个环节着力。
  一、精心“设问”
  “设问”就是设计问题,我们要把所提的问题,即“问源”进行精心设计,不能随意而定,特别是一些关键性、能使学生快速理解新知的问题,更要“三思而定”,突出问题的思考价值,增强针对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实践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是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手段,是引领学生走向理解新知、掌握新知的航标。而现行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显然,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由几个尖子生能回答的问题就算合理。因此,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必然是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只有针对学生学情实际而设计的问题才具有主体性、全员性。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时,所设的问题充分考虑难度系数,在引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所会遇到的思维阻碍以及解决措施。
  (二)提问数量要适度。不仅在讲究问题的思考难度,也要讲究提问的数量。实践中很多教师出现大量的“口头禅问”、“是非问”,这些“问”不但没有质量,引发不了学生深度思考,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抗问性”,对问题麻痹。所以,我们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讲究“精而少”,把要提的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主问”为课堂主线,围绕“主问”设计几个可引导学生拾阶而上的“步骤问”,从而引导学生有序思考,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方法。这样的问题由于精而少,学生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因而就会获得理想的思考成果。
  (三)所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常言说得好,学生无疑教有疑。学生因疑而思,而疑来自两个渠道,或教设疑,或学生自主质疑。而现行学生喜爱质疑学习的很少,大多需要教师设疑引导。因此,我们要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教学难点的基础上,洞察学生心理,抓住时机,采取循循善诱、点拨启迪的方法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独立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阻塞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调整思维,使思维活动能顺利开展。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就可首先让学生思考: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所拼成的图形面积你会计算吗?接着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因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生很多,并都基本上能够完整的讲述探究过程。课堂教学也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二、耐心等待回答
  现行竞教课堂,找不到因答问而“冷场”的,学生对答如流,可以说是“问出答至”,而且所答问题准确性非常高。这样的课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者可以说教师所提那个问题是没有水平的。因而所提地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思考,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当然是没有作用的。真正的问应是在无疑处追问、在梗阻处引问、在矛盾处发问、在尝试后导问、在关键处点问、在起步时探问,这样的问题才不是走过场、做形式,才能引向学生深度思考。当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候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表情,从表情判断学生思考进度,感知学生思考成果。如果问题过难,还可以适当举例,提点子,想办法,让学生思维顺利解阻。
  三、用心倾听答复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用心倾听既是尊重对方的礼貌行为,也能让教师通过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传达出对学生的鼓励和问题思考的提示。强调我们教师用心倾听,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可以从学生回答中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真正原因,以及能捕捉到教学所需的生成性资源,为下步教学找到努力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所答与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差异,就立即叫停,另选他人回答。这既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又会伤了学生思考兴趣,让他们感爱不到思考带来的愉悦体验。虽然学生答案有错误,但比没有思考要有效果得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便何况他们得到了积极的思维锻炼。所以,我认为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我们都要养成用心倾听的好习惯。
  四、真心评价答问
  有效评价学生答问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思考状况,激励学生思考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教师下步教学指明努力方向。科学、有效、及时的问后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学生思考状况的评价,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对学生回答效果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提问有效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总之,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把握其原则,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科学处理好提问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建强,突出“五性”问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
  [2]吴琳、刘世清,有效提问的三个角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年。
  [3]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年。
  • 【发布时间】2015/10/2 10:40:58
  • 【点击频次】367